第四十五章 大明三百年锻华夏筋骨,守国门当如崇祯(1 / 2)
万万没想到,还能见证永乐大帝的盖世无双,
雄霸漠北的模样。
“从我明成组开始,我大明只有战死,没有逃亡,更没有投降!
宁可站着死。”
如此气魄引万古而独领风骚,
铸华夏后世男儿铁骨铜筋。
此刻崇祯和王承恩两人,紧紧的相互搀扶,共同支撑着身体。
镜头再次旋转而变。
宽敞明亮的大殿之中,古籍堆积如山。
一大批的文官或坐,或站,或倚,或斜躺在地板上,
他们手里都拿着一本本古籍。
或成群,高谈阔论。
或挣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
或独自一人,默默奋笔疾书。
在散乱成堆的书籍之外,还有一个个高大的书架,上面摆满了泛黄的古籍。
“玛雅,这是修筑永乐大典啊”
“不爱读书,爱舞剑的皇帝居然那么喜欢著书,出书!”
“快看,快看,那和尚,乌沙红衣的人
这就是传说中的姚广孝吧,编纂永乐大典的名臣。”
“好像真的是,这应该就是著名的黑衣宰相。”
“这个和尚不得了,是艰难之际的主要策划者,历史上著名的黑衣宰相,
迁都北京的总负责人,他还一手规划了今日的北京城布局,
真是个能人。”
这一幕让观众再一次炸锅。
“朱棣为彰显国威,组织一部巨著,
居然敢提出这样的宗旨,
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
“全书两万两千八百七十七卷,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
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编纂队伍累计达到了三千多人。”
项升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他目光硕硕,盯着眼前的一幕。
好读书者,无人不知永乐大典,它是天下历史以来最大最全的百科全书。
唯有集全国之力而不能编纂。
编撰队伍累计三千多人,用了六年,才抄写完毕。
按照朱棣的意思,以此大典彰显国威,造福万代。
“可惜啊……目前正本不确定是否存在永陵之中,
但大典的副本经过后世的浩劫,大多毁于战乱和火灾,现存只有八百余件,还散落于世界!
这是华夏的损失!
在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称明代的永乐大典是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从项升的语气中,崇祯听出了深深的遗憾,和暗藏的愤怒。
崇祯默默的回望项升一眼,嘴角有点抽搐,好想说什么,但尚未开口,
画面的光影再次变化。
海岸线上海鸥长鸣,低飞。
一艘艘巨大的战舰由万人纤夫,缓慢的拉下海中。
战舰上日月旗迎风飘扬。
一名雄伟而无须的人站在船头默默的看着远方。
“我乐个趣,原来这郑和下西洋的场面这么宏大,完全和电视中看到的不一个等量级呀。”
“是啊,相当震撼我的心,
这是史无前例的混编舰队,绝对可以称霸海上。”
“可咱们大明并没有扬武扬威,而是周游列国,以友好之姿开辟史无前例的航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