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抵达北平(2 / 2)

加入书签

甘沛泽立刻接过话头说道:“的确是好天气,在这样舒心的环镜里,一定能把事情也办得让人感到舒心。”</p>

“我们在飞机之前来个合影吧,让我们永远记住这美好的一天。”郑介民提议道。罗伯逊、叶建英高兴地接受了郑介民的提议。于是。三个人站在飞机之前。罗伯逊居中,叶建英、郑介民分立左右两边。记者们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劈劈啪啪”地按起了快门,于是这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瞬间就这样永远定格了。</p>

“我提议,”叶建英说道,“我们和机组成员合一张影吧,以表示纪念,也表示对他们的感谢。”</p>

“很好!”罗伯逊同意了叶建英的提议。于是,他们三个人和机组人员在一起又照了一张相。摄影记者们不由得感到美滋滋的,这可是采访之中的花絮。明天这张照片一刊登,肯定会引起读者的极大兴趣。</p>

照完相之后,叶建英、罗伯逊、郑介民三个人分乘三辆汽车,向北京饭店驶去。北京饭店位于东长安街与王府井商业街交汇处。1900年,两个法国人在东交民巷外国兵营东面开了一家小酒馆,并于第二年搬到兵营北面,正式挂上“北京饭店”的招牌。1903年,北京饭店迁至东长安街王府井南口,即饭店现址。1907年,中法实业银行接管北京饭店,并改为有限公司,法国人经营时期是北京饭店的最初辉煌期,从建筑风格到内部设施都标志着饭店成为京城首屈一指的高级饭店。</p>

</p>

在东长安街王府井路口的西侧。矗立着一幢不算太高的大楼,外表看上去十分精致,这就是北京饭店。在当时的北平城里,除了金碧辉煌的紫禁城之外,大概就要数这座建筑最为华丽最为宽敞了。在抗战胜利之前,北京饭店被日本人用作俱乐部。小日本投降以后,北平市长熊斌接收了北京饭店,具体管理则由国民党的战地服务团负责。按照国共双方协议,军调部设在北平,一切供应均由战地服务团负责。于是。战地服务团就把北京饭店改为第二招待所,以供军调部使用。…,</p>

听说军调部的委员和代表们已经到了北平,而且其中还有的高级领导,北京饭店里的工作人员都感到很新奇,早早地作好了准备。来到了门口迎候。三辆小轿车悄无声息地驶到饭店门口,工作人员目不转睛地盯着小车的车门。罗伯逊下车了。叶建英下车了,郑介民也下车了,但是叶建英的出现却引起了人们的一阵议论。因为国民党的报纸上面宣传的都是青面獠牙、穷凶极恶之人,然而叶建英却戴着一副眼镜,显出几分儒雅风范,和国民党的宣传大相径庭。</p>

领班把叶建英、郑介民、罗伯逊分别领进了一、二、三楼。叶建英住在108房间,他刚进到屋里还没有坐下,紧追不舍的记者们就拥了进来。</p>

叶建英面带微笑地和记者们一一握手表示欢迎,在和《大公报》记者薛延凯握手的时候,叶建英抬起头来上下打量了一番薛延凯,不禁问道:“我们之前好像见过面,对吗?”</p>

“对对对,叶参谋长,您的记性真好!我是《大公报》的薛延凯。”对于叶建英能够记住自己,薛延凯显然感到意外和高兴。原来之前在1944年5月的时候,一批中外记者组成的参观团到延安参观访问,当时担任中央军委和八路军参谋长的叶建英负责接待了这个参观团,所以这才记住了薛延凯。</p>

“你写的文章比较客观,”叶建英笑着说道,“没有骂我们,也没有歪曲我们。”</p>

“我只是想不带任何的偏见,把人介绍给公众,让公众去评说。”薛延凯扶了扶眼镜说到。</p>

“这样很好,我欢迎你这样恪守真实的记者。”叶建英称赞了一句。</p>

“叶参谋长,您此番前来北平有何感想?”在叶建英和薛延凯寒暄之后,便有记者迫不及待地问到。</p>

叶建英这时候摘下了自己那副白边眼镜,感慨地说道:“我对北平向往已久,却从未到过北平。此番前来虽然尚未看到它的全貌,但是也已经感到北平确实名不虚传,的确是我们一个伟大的都市!”</p>

薛延凯似乎也被叶建英的情绪所感染,他不禁说道:“如果三位委员的调停获得成功,我就拍摄一幅三位委员在一起的大照片,背景就是碧蓝的天空,还有自由翱翔的鸽子,照片的题词就叫做‘和平使者’。叶将军,您看怎么样?”</p>

叶建英哈哈一笑说道:“你的构思倒是不错,但是什么时候能够拍到这样一幅照片,你不清楚,我也不清楚。”(。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