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九章 巴赫回忆 一战成名(1 / 2)

加入书签

 篮球组的队员在与巴赫和兰斯认识后,正式开始了上午的训练。今天的训练课程孔德怀和卢勤华、霍许都是辅助的角色,课程内容的安排由两名球星决定,因此队员的兴致显然提高了不少,虽然训练是为了他们好,但大家觉得之前的训练的确有些枯燥了。

巴赫作为华夏的老朋友,这十几年来一直在学习中文,他的中文水平非常好,因此单独来这儿完全用不着带上翻译,即便拥有着浓重的老外口音,可丝毫不会影响到大家的理解,因此他把兰斯的话语权也给带走了。

只相处一天的时间,两名球星并没有着急开展训练,巴赫先引用了一句华夏的古话“欲速则不达”,然后示意大家围在篮筐下面一大圈坐下,竟是开始讲起了他自己的故事。

故事中,巴赫讲起了他进入联盟前的故事,他出生于一个牧师的家庭,当时他的父母希望他能够成为一个艺术家,于是他从小就被古典艺术熏陶,这继而影响到了他长大后的性格,绅士般待人接物使得他在职业生涯有了良好的口碑,也是他与联盟中那么多职业球员保持了良好关系的依赖。

巴赫讲这些并不是要炫耀自己受到过多么良好的教育,他借此来说明篮球需要的不仅仅是好的技术,还有更重要的风度和球品。

球场上为什么经常会有暴力事件发生?这的的确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很少有人会去想这些事儿,他们把原因归结于个人,其实如果每个人都以善相待,那么球场会是另外一幅美好的画面。

听了巴赫这一个开头,罗阳深表认同,他也在注意着杨锋些人的表情,但却没有看出些什么来。

无论在哪个领域都是如此,先做人,后做事,巴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是个人素养,也是个人约束,篮球场上伸出一双手把对手从地上拉起来,那就是善意。

看过巴赫比赛的人都会注意到种种细节,这是一位球场上的绅士,也是最友好的球员代表之一。

有人说到了球场上就要对对手凶狠,在气势上压倒对手,这样才能够在心理上占据优势,为什么要对对手表示善意,那不是助他们之气,灭自己威风了吗?

实则不然,这两者不是一件矛盾的事儿,心理上的优势绝非靠着外表建立,强者如斯,一个眼神、一个举动,你都能感觉到他身上带来的压力,何必用这种恶意相向的态度去获得他想要的威慑?

正相反,越是强大的运动员越懂得待人接物,善意是他们在球场上摸打滚爬找到的东西,竞技不是厮杀,而是在拼搏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恶意相向得到的只有仇恨,善意相对得到的才是尊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