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5 将计就计(2 / 2)

加入书签

“驱灭贼寇,光复神京,舍我东林,复社诸君子,试问有何人还能当此大任?”

“江南到底还是我辈之天下……”

随着一句句豪迈的自夸,喜庆的气氛更是被推到了高潮。

在这个党人集体欢呼庆贺的美好时刻,还有一些人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恨恨的磨着獠牙。

自从新皇登基之后,马士英被夹在内阁和皇帝之间,日子过得很不舒心,他在内阁虽然名为次辅,但几乎是处处被孤立的,上有首辅压制,下有群辅排挤,除了涉及兵部本务,其他之事几乎都没他做主的份。

鉴于之前因为拥立之事把东林党们得罪的太狠,此刻的他已被牢牢的钉上了阉党走狗的标签。不管他如何示好,都改变不了东林大臣们对他的看法。

逼的他只能一条心和皇帝走到底,即便为了自己,他也要想办法帮一帮皇帝,打破眼下君臣尴尬的处境!

只是,他现在的身份是阁臣,平日里一大堆公务,见皇帝也很不方便,即便有什么计策想法,也不能在第一时间传达给皇帝。如果上疏献策,不仅时间长而且流程多,多次转手,保密性也不好。

思来想去,他决定给皇帝密荐一个人才,一个和他密切交往的同时也是他马士英的大恩人——阮大铖!

阮大铖,万历四十年进士,天启初升任给事中,因为有个老师叫高攀龙,又有个老乡兼老友叫左光斗故而加入东林党,曾在打击东林党的老对头方从哲的铁杆史继偕等人的斗争中立下大功,从此成为骨干。天启四年,由于组织内部出现分歧,丧失出任吏科都给事中的资格愤而脱离组织与东林决裂。

不久在魏公公四处挥舞橄榄枝时,投奔阉党成为太常少卿,“弃暗投明”。

魏忠贤当权时,他深知自己是东林出身,又当上了反东林楷模,估计是两面难讨好,因此行事十分小心。一段时间后,他又归乡里,打算观望形势。

崇祯二年1629,魏党事败,他上书指出东林与阉党都“党附宦官”,应该一起罢去,崇祯不听,结果他名列逆案被罢官,避居安庆、南京,招纳游侠,谈兵说剑,结成文社。

中途他想与复社和东林讲和,因此在复社领袖张溥为其师周延儒复相而奔走活动时慷慨解囊相助,表示愿意重归东林。东林反对周延儒报答他。因此崇祯一朝终未得仕。

不过周延儒也不是完全没有节操,虽然碍于东林的阻挠,不能启用阮大铖,但他同意阮大铖举荐一名死党入朝,阮大铖于是举荐马士英代替自己,马士英由此登上高位,接替了被张献忠打得很惨的高斗光被起用为凤阳总督。

崇祯八年(1635),民变军进入安徽。阮大铖避居南京,当时复社中名士顾杲、侯方域、黄宗羲等憎恶其为人,作《留都防乱公揭》驱之,连保养了几十年的大胡子都被复社子弟追着拔掉了不少,被弄得十分狼狈。

鉴于阮大铖与东林的龌鹾,马士英知道此刻举荐他入朝任职肯定困难重重,他绝对有理由相信那些东林党知道消息后肯定会用唾沫把他淹死,所以他没有上疏,而是约到了内侍田成,让他将自己的口信捎给皇帝,愿不愿意接见阮大铖由皇帝自己去决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