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打击(2 / 2)

加入书签

女儿的哭声唤醒了唐霓,咬着舌间,唐霓清醒了一些,“陛下,陛下,臣妇有话要说。”</p>

孝穆皇帝停下脚步,李炫奕看了一眼平静的萧琳,小声嘀咕:“又出幺蛾子了,方才直接封了她嘴多好?你就是不让!”</p>

“哪次她在我面前讨得便宜,如果没有她,我远没有今日的地位。”萧琳唇边挂着浅浅的微笑,“你不觉得是她成就了你我?”</p>

李炫奕笑着问道:“那咱们是不是得感谢她?嗯,直接送他们夫妇回家如何?”</p>

萧琳纳闷的看了他一眼,“你怎么这么高兴?”</p>

“嘿嘿,嘿嘿。”李炫奕光傻笑没回答萧琳的问题,能不高兴吗?没有唐霓,李琳怎么可能变成萧琳?当然这话他如何都不会告诉萧琳的。</p>

“臣妇愿意献策缓解朝廷银钱的难题,祁阳候府愿意捐款捐物,陛下,臣夫妻愿意赎罪。”唐霓在绝境之下脑袋反而清醒了,“朝臣一样愿意为陛下排忧解难,臣妇以为可以用贡献财务得多寡给于表彰,陛下只需要赏赐他们一面良善之人的牌匾,富户必然踊跃捐款,还可以用减免赋税的优惠鼓励纳捐。”</p>

祁阳候道:“臣愿意将俸禄银子贡献出来,臣愿意赎罪。”</p>

他表现出一番大彻大悟的悔意,朝廷大臣也纷纷响应为孝穆皇帝排忧解难,既然做不了第一个,他们可以做第二个,第三个。</p>

孝穆皇帝道:“祁阳候夫人...”</p>

“陛下,我以为她此言不妥。”</p>

萧琳上前一步,微微屈膝,“我以为祁阳候夫人方才所言句句诛心。”</p>

孝穆皇帝国库不富裕,正需要这笔官员富商百姓捐出的银子,唐霓给了他一个新的思路,萧琳的意见孝穆皇帝不能不重视,因此他无喜无怒带有几分高深莫测的问道:“你说说看,”</p>

“第一,用官员和百姓的捐款缓解眼下的局面,此举固然是他们忠诚于陛下,但我不禁问陛下,每年的税负银子不是入了国库?陛下不是喜好奢靡的君主,如今大夏国泰民安,税负何其丰盈?怎么在天灾的时候拿不出银子?陛下没想过银子去哪了?”</p>

孝穆皇帝面色凝重了几分,萧琳含笑道:“是不是他们左手倒右手呢?我记得地震前,大夏去年并没有大的灾祸,国库怎么都不会拿不出赈灾的银子。陛下若是用大臣的银钱,让百姓士族如何信服您?没准会认为您对灾民一毛不拔。”</p>

“萧琳。”淑妃警觉的提醒:“说事就好,这等话不可乱说。”</p>

淑妃看出萧琳的不以为意,这些顶级士族子弟一个个是惊才绝艳,但身上的傲气连皇帝都敢冒犯的。难怪孝穆皇帝不喜欢士族的傲气,他们有时肆意妄为很卷皇帝面子。</p>

萧琳在吴郡不仅涨了见识,这股士族的傲气也学了十成。</p>

萧琳屈膝算是告罪,“第二点,敢问陛下对捐献俸禄银子的官员放心吗?”</p>

“这是何意?捐献俸禄银子的朝臣对陛下忠心耿耿,他们为君解难。”唐霓咬牙问道,“阿琳难道看不起他们吗?”</p>

萧琳轻笑:“不是看不起,而是他们为了表忠心捐得太多了,把未来的俸禄都捐献出去,莫非他们打算花妻子的嫁妆?还是打算喝西北风?除了士族子弟有积累之外,京城的官员每年需要多少银子才够生活?这笔账祁阳候夫人算过没有?”</p>

“没有特殊的赏赐,没有几代的积累,他们很大方的将银子捐献出来,他们一家吃什么?人不能不吃饭,他们不能不应酬,吃穿住用行哪一样不要银子?没有银子的官员会怎么做,祁阳候夫人可曾想过?”</p>

“不是苛责佃户,就是可能贪污索贿填补窟窿。”</p>

唐霓等捐款的大臣脸色都好看,李炫奕站在萧琳身侧,手不觉得搭在剑柄上。</p>

“第三点,按祁阳候夫人所言但凡捐款的富户可以酌情减免将来的赋税,陛下赐他们积善人家的匾额。这法子最是后患无穷,先不说未来几年税负会减少,未来会不会再有灾祸需要赈济灾民,就说积善人家的匾额...祁阳候夫人就没想过得了匾额的人家会为祸乡里?在祁阳候夫人观念里陛下金口玉言,陛下既是说了积善人家,哪个官员敢说陛下说得不对?若是他们为祸一方,地方官员是管还是不管?这不是让更多的人被这些积善人家的善人鱼肉?祁阳候夫人敢保证积善人家都是善良的话,这一条算我想错了。”</p>

“我...我...”唐霓嗓子腥咸,“我不敢保证。”</p>

“最有一点,这次赈灾用了富户和官员的银子,下一次呢?再下一次呢?等到官员富户用银钱威胁陛下的时候,你让陛下如何自处?你别说这种事情不会发生,人心都是贪婪的!到时陛下是从还是不从?”</p>

萧琳冷傲的一笑:“所以我说你的策略只是纸上谈兵,是祸国之策!”</p>

ps没有健全的监督机制,没有广开的文明,在古代这些现代的金手指,纯粹是祸国殃民。这一章其实应该叫金手指破灭。(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