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担忧(2 / 2)

加入书签

史湘云撅着嘴道:“我们这样的人家的姑娘难道还用自己做衣裳?不就摆弄这些玩偶、扇套、荷包、香囊之类的东西罢了。”</p>

见此,三春都不知道该怎么说史湘云。尤其是迎春,因为贾母的偏心,她到了年纪却是该学的没有学,只学了学诗词罢了,做人的道理之类的碰都没有碰过。可是史湘云呢?她叔叔婶婶都为她弄好了,她却还嫌这个嫌那个的。</p>

探春也一样觉得史湘云有些不知道好歹。她想学都没得学呢,只能跟这身边的丫头们学,绒线丝线什么的,还要自己花月钱买呢。</p>

惜春如今也跟着林招娣林黛玉两个学打络子呢,不但给自己打了,也给父亲和哥哥做了。她正在兴头上,见史湘云这么说,自然是觉得不舒服的。</p>

</p>

话不投机半句多。</p>

因为觉得跟史湘云说不到一块儿去,迎春和惜春也只是略略坐了坐,就走了。她们还要去陪邢夫人,下午还要去梨香院学针线呢。</p>

也许迎春会顾忌着史湘云背后的贾母和史家,给史湘云留点颜面,可是年仅五岁的惜春知道什么?在惜春的心中,无论是林招娣还是林黛玉都是对她很好很好的姐姐,她自然是有什么话都跟林招娣林黛玉说了。</p>

林黛玉听了,第一时间就是去看自己的姐姐,果然,林招娣又出神了,不但林招娣停下了手里的事情,就是那边在桌案边上的林祈也竖起了耳朵。</p>

良久才听得林招娣宛如叹息一般幽幽地道:“保龄侯和忠靖侯么?”</p>

“林大姐姐,史家两位侯爷怎么了?”</p>

“也不知道我听来的消息对不对。父亲是不会跟我这样的小孩子讲外面的事情的,我能知道也不过是借着下面人的嘴而已。我依稀记得在扬州的时候,就曾经听人说过,忠靖侯是当今圣上册封的,而保龄侯的爵位却是从兄长那里得来的。原来他们就是史大姑娘的叔叔啊。”</p>

“是啊。不过,我从来就没有见过就是了。”</p>

“原来是这样。怪不得我从来没有听你们说过呢。”</p>

“怎么,林大妹妹,史家两位侯爷有什么不对吗?”</p>

“是忠靖二字。能够被圣上用此二字册封,就说明此人在圣上的心中地位着实不低。而保龄侯和忠靖侯两家关系又好,更说明了史家两位侯爷一向齐心协力,也都是得圣眷的人物。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史家两位侯爷的举动就有些耐人寻味了。老太太是史家侯爷的姑母,为什么两位侯爷夫人不登门呢?就是两位侯爷事忙,两位夫人总该有时间来给姑母请安的吧?为什么两位侯爷不见不说,两位侯爷夫人和她们的孩子也不见,只有史大妹妹经常来呢?而且还是老太太打发人去接,才让她过来的。”</p>

迎春心里一颤,道:“史家两位侯爷不看好我们家?”</p>

林黛玉心里也担心着呢,被迎春一语惊破,更是打了寒颤。</p>

惜春道:“是了,礼法尊卑。越是尊贵,越是讲究这些,而规矩最严的自然是宫里了。老太太虽然是家里辈分最高的,可是也是最不讲究这些的。无论是将宝玉养在内帷,还是支持着二老爷住进了荣禧堂,都是乱了尊卑的。怪不得这几年来邀老太太出门做客的人家越来越少了。原来老太太已经犯了忌讳了。”</p>

“犯了忌讳是一件,可要是惹了贵人的眼,就是大事了。只是老太太年纪大了,一句老糊涂了,想必也不会遭什么罪,可是两位舅舅就惨了。长辈有错,做儿子的就应该劝诫着些个的,就是《礼记》上面也是这样写的。若是事情闹出来,老太太不过是得一句老糊涂,两位舅舅少说也要脱一层皮呢。大舅舅还好些,二舅舅……”</p>

林招娣摇了摇头,表示不看好。贾赦有爵位,也有理由,世人眼里,他也是受委屈的那一个,将来就是再委屈,也不过是被夺了爵位而已。但是贾政却没充分的理由啊,明眼人都看出来了,他的老婆当家,好处也大多被他得了,将来被清算起来,他肯定是第一个倒霉的。</p>

林黛玉见姐妹们情绪低落,便道:“不是说琏二哥哥已经当差去了吗?琏二嫂子那边怎么说?”</p>

迎春一愣,道:“老太太原来说过,那哥哥当差的那一点子银钱还不够吃茶的。可是父亲却很坚持,因为外头给哥哥的供给老是延迟,父亲就从自己的份子里面拨了一部分先给哥哥使着。哥哥也算争气,这一个多月来,都是天不亮就出门,夜幕降临,月头高挂了还不见回来。听嫂子说,哥哥每天回来都是倒头就睡,经常是这里嫂子才给哥哥擦脸呢,那边哥哥就鼾声如雷了。看哥哥那个样子,嫂子都不忍心,可是第二天还是照旧送哥哥出门。”</p>

“大舅舅可怎么说?”</p>

“父亲说,新人都是这个样子的。让哥哥多坚持些时日,等过了这段日子就好了。如果不是之前哥哥躲了去,现在那些大人们也不会对哥哥下狠手了。”</p>

“如果真的是这样就好。不过我也有些担心琏二嫂子,她是第一胎,二表哥又是天天忙,就是不知道琏二嫂子如今怎么样了。”</p>

“放心,母亲对嫂子肚子里的这个可上心了,嫂子边上的丫头们也不是吃素的。嫂子一定会平平安安地生下侄儿的。”</p>

林招娣林黛玉也不再说什么了,反而跟迎春惜春说起了闲话。</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