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中国的造船史(1 / 2)

加入书签

 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仅大陆海岸线就有18000多公里,又有6000多个岛屿环列于大陆周围,岛屿岸线长14000多公里,它们绵延在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辽阔水域并与世界第一大洋--太平洋紧紧相连,这就为我们的祖先进行海上活动,发展海上交通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p>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广泛的使用了独木舟和筏,并以其非凡的勇气和智慧走向海洋,为我国的航海业奠定了基础;秦汉时期,我国造船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峰,秦灭六国,秦始皇曾在统一中国南方时,组织过一支能运输50万石粮食的大船队;汉朝,以楼船为主力的水师已经十分强大,打一次战役,汉朝zhōng yāngzhèng fǔ就能出动楼船2000多艘,水军20万人。舰队中配备有各种作战舰只,有在舰队最前列的冲锋船"先登",有用来冲击敌船的狭长战船"蒙冲",有快如奔马的快船"赤马",还有上下都用双层板的重武装船"槛"。当然,楼船是最重要的船舰,是水师的主力,它是汉朝有名的船型,它的建造和发展也是造船技术高超的标志。</p>

秦汉造船业的发展,可谓是为后世造船技术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到了三国时期,孙吴所据的江东,就是造船业最为发达的地方。吴国造的战船,最大的上下五层,可载3000名战士。南朝时,经南齐大科学家祖冲之改进,将船舶装上桨轮,利用人力以脚踏车轮的方式推动船的前进,并将改进的船只称为"车船",这一项伟大的发明,为后来船舶动力的改进提供了新的思路。</p>

到了唐宋时期,迎来了我国古代造船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时期,造船业的发展自此进入了成熟时期。它将秦汉时期出现的造船技术,充分发展起来和进一步的完善,而且创造了许多更加先进的造船技术,无论是从船舶的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得到了完美的改善。</p>

唐朝舟船已经开始采用了先进的钉接榫合的联接工艺,使船的强度大大提高。宋朝造船修船时已经开始使用船坞,比起西方来可是早了几百年,宋代工匠还能根据船的xìng能和用途的不同要求,先制造出船的模型,并进而能依据画出来的船图,再进行施工。宋朝还继承并发展了南朝的车船制造工艺,车船是一种战船,船体两侧装有木叶轮,一轮叫做一车,人力踏动,船行如飞,古代船舶多是帆船,遇到风和逆水时行驶就很艰难,车船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这些困难,可以它是原始形态的轮船。</p>

到了明朝时期,我国造船业的发展达到了第三个高峰,其时造船的工场分布之广、规模之大、配套之全,是历史上空前的,达到了我国古代造船史上的最高水平,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有郑和七次下西洋的远航壮举。</p>

慕容复与慕容博等制定的计划,便是先拿下夷州再,可是要想拿下夷州,必须得先有船只战舰,北宋的战船比起后世来可谓相差甚远,但是在古代而言,北宋的造船技术,确是能够称得上‘巧夺天工’四字。</p>

</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