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节 分成(2 / 2)

加入书签

南京的气氛周康石不喜欢,太女xìng化了,难怪过几年清兵打过来,南京城一枪不放就投降了。</p>

在离开南京之前,周康石要安抚一下自己的手下。毕竟自己现在已经发财了,总不能让家丁们还每月拿三钱银子吧。毕竟,现在江南的伙计和家丁每月都能挣个一两银子以上,有了这种参考,这些家丁们不可能没有想法的。再,经过两三年的培训,他们基本都识字了,不是文盲,而且有见识,算是个的人才。自己吃肉,总不能不让他们喝汤吧?</p>

现在有六万两白银,不过已经有五万两兑换成黄金了。剩下的一万两除了分一千两给徐岘、留两千两做路费和其他费用外,全部分了,算是给各位家丁们的甜头。首先是周康石自己分三千两,王化林、姜廷才和岑泉各五百两,刘志刚三百两,黄茂才两百两,两个蒙古马贼周华和周明因为来得晚,各三十两,其余家丁根据表现从一百两到一百五十两不等。</p>

这其中,姜廷才和王化林不是自己的家丁。但王化林跟自己算是生死之交,而且一直就帮着自己,给自己保管财物,教家丁识字,任劳任怨,当然要多分他一些。而姜廷才有丰富的经商经验,而且对于怎样进行官商勾结合作也是jīng通的,他是自己最需要的生意主管,相当于后世的CEO。虽然他加入自己的生意团队才半年,但作用巨大,所以也分成了除自己之外的最大一份。而岑泉,虽然是自己的家丁队长,但此人对自己非常的忠心,而且在跟自己以前是土司族人,有不少的军事作战经验,并且对于广西西南部僮人土司们的实力非常了解,是自己立足广西的一大助力。</p>

至于刘志刚嘛,是自己重培养的一个经理人,毕竟他以前做过茶叶铺子的伙计,并且家族也是生意人,但一开始对自己的忠诚度不太够。经过两三年的观察,应该值得信任,毕竟这种商人出身的人是不可能做到岑泉这样对自己百分之百无条件的服从的。刘志刚可以独档一面,把自己的茶叶生意做起来。</p>

</p>

而黄茂才,当初周康石派他保护自己老师徐霞客到腾越州一行,任务还算圆满完成。而且,他跟刘志刚还发现腾越州可以从缅甸进口宝石翡翠,也是一条财路。更重要的是,他早前贩过马,以后到康区去跟罕都做茶马走私生意,他是最合适的人选。不过当初没有把他带到康区去,是个失策。所以他们几个人,得到的分成要多一些,也是符合按劳、按能力分配的原则嘛。</p>

两年多前,众家丁都是广西的穷苦农民猎户,一年也挣不了几两银子,而且差被贩卖到高平给莫彝当奴隶去了。但是他们命中的贵人周康石出现了,不但救了他们,还教他们识字、习武,现在又分给他们在广西一辈子都挣不了的银子。本来在到了chóng qìng以后,就开始见识了湖广、江南等地的繁华,对周康石一月三钱银子有些微词的时候,却收到了这么一份大礼,怎能不让他们感激万分呢。</p>

而且,周康石还宣布,以后各家丁每月份钱为十两银子,还可以用银子参加老爷的生意股份,虽然是个的股东,但年终也可以参与生意分红。可以入股,这可比涨月银有吸引力得多。自己老爷周康石从康区买虫草和麝香,一转手就赚了好几万两银子,十多倍的利润,而且以后生意越做越大。就算自己现在把一百两银子入股,到了一年后就能分红上千两,不入股那就是傻子。这可是老爷对自己天大的恩典啊,跟着老爷走,吃肉喝汤,没错。</p>

其实,周康石这样做也是有目的的。首先,只有利益共享,才能真正收买人心。其次,也是最主要的,有些家丁们对南京的*生活似乎有些向往,如果把辛苦挣来的一百多两银子花到窑姐身上,那就太不值了。为了对家丁们负责,而又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干涉他们的私生活,只有用经济手段来调节,用入股赚大钱来把他们的钱收回来,让他们没有钱去piáo。当然,周康石对他们保证,等下半年到广东稳定下来后,自己马上就出钱让他们成家,跟着本老爷好好干,以后三妻四妾都不是问题,艳福永享,寿与天齐。</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