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节 竟然亏了(2 / 2)

加入书签

以前在网上看到痛批东林党的时候,东林党是大商人的代表,所以唆使崇祯皇帝废除商税。再加上今年年初运了批量的虫草和麝香回江南,确实没有遇到收税的。所以在周康石的印象里,做生意是不用交税的。没有想到很快就发现自己想得太简单了。从出都匀开始,每进一个县城,只要有城门,就有一个收钞关税的。自己每匹驮运茶叶的马都要交一钱左右的银子的钞关税,这还是自己贿赂收税士兵的结果。所以以后自己尽量不进城,进城也是派几个人去买东西。但是有时候不可能不进城的,这笔费用也不啊。</p>

总之,要想把这两万斤茶叶顺利运送到康区,路上的成本最起码有六七千两银子(还不包含马帮成员来回几个月的数百近千两的工钱),加上茶叶本身的收购成本一两千两,就是近一万两银子了。平均下来,每斤茶叶的成本就是四五钱银子。按照当初跟罕都的约定,他用一匹蒙古马换五十到一百斤的茶叶,那么一匹马最起码值二十五两银子。</p>

可是就算是在比较缺马的中原,一匹马也就值十来两银子,即使是能做战马的蒙古马,大概也不会超过十六七两银子。当然在几年前蒙古部落都倒向后金(满清)后,大明战马比较缺乏,一匹上好蒙古马也不太会超过二十五两银子。</p>

这下自己可真是亏大了,没想到自己到明朝来,就做成了一笔亏损的大生意。自己当初怎么就把茶马走私想得那么简单呢,看来自己是中了罕都这个鸟人的圈套了。如果茶马走私真的有很大利润的话,肯定有不少人会打这个主意的,怎么会轮到我周康石来。毕竟茶叶是康区藏人和蒙古羌人的必需品,他们对茶叶是有需求的。有需求自然会有供给,自然会有内地的商人看上这块肥肉,以茶换马。但是马匹对于蒙古这样的游牧民族、藏人羌人这样的半游牧民族来,也是很宝贵的财产,不可能把马卖得很贱。所以,这茶马走私的利润并没有自己想得那么大。</p>

自己虽然没有想靠茶马走私来赚钱,但是也不能亏本啊。这个罕都真不是个东西,当初就是在他的软硬兼施下,自己不得不用茶叶还跟他换马,他用一匹马换五十斤到一百斤茶叶,还是看在跟我周康石投缘的份上,不然一匹马怎么也得换上两百斤茶叶.</p>

我周康石当时也是没有办法啊,不给他带来茶叶,虫草和麝香生意自然就做不成了.但是没有想到茶马走私让自己亏损得这么厉害.这次两万斤茶叶运送过来,估计就要亏损自己五千两银子,如果是当初制定目标即每年运送数十万斤茶叶到康区来跟他换马,自己还不得亏他个十几二十万两银子?自己辛苦用麝香和虫草赚来的钱大部分都要拿来填补这个窟窿了.</p>

罕都这个家伙不简单啊,当初还以为家伙就是作战勇敢才得到固始汗这个jīng明老头的青睐的,现在看来不是这么回事,家伙还是很有心计的,不然固始汗不会把管理富庶的康区这个重任交给一个二十岁的毛头伙子的,要知道他可是有十个成年儿子,不选儿子却选孙子,只能这个孙子非常能干.</p>

自己被他的外表给迷惑了,当时自己被俘虏的时候,发现他的六叔多尔济比较老练,忽视了罕都。后来也没有细心观察他,所以并不觉得罕都有什么出sè的地方。可是自己这次吃了他一个大亏,以后一定要把场子给找回来,争取在别的生意上狠狠的赚回来,不给罕都什么好处。</p>

但是马是战略物资,现在天下大乱,没有骑兵是不行的。自己从现在开始就要储备马匹,这是个大方针,不能因为茶马走私生意亏损就改变。当然,如果从四川雅州买茶叶运到康区,成本就要下降最起码一半,就不会亏钱了。因为路程要少一大半,而且时间充裕,不用买太多的马料,直接放牧就行了。看来当务之急就是到雅州去进货,在建昌卫打通另一条走私路线。去一趟建昌卫是非常必要的,幸亏带了陆伯恒和刘嘉生来,他们是卫所的人,应该跟建昌卫的人能打得上交道.</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