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节 阮玉湾(2)(2 / 2)

加入书签

“这个我倒是清楚一。缅甸国虽然是撮尔邦,却生产宝石和翡翠。他们出产的宝石大半都是运到南方卖给各国商人。而翡翠主要产自密支那,离云南很近,而且因为一直都是进贡给咱们大明朝廷的。所以翡翠基本都是流入了大明。因为前些年缅甸内乱不已,王室争斗,民不聊生,所以产量很有限,一年也产不了上千斤的翡翠毛料.不过现在因为他隆国王即位十一年,励jīng图治,缅甸差不多恢复了元气,翡翠矿产开采比较正常了。估计现在一年能有好几千斤的开采量,不过能到咱们的手上恐怕不多。毕竟这些要先供应给缅甸王室。与其把希望寄存在他人身上,还不如咱们自己招募人手去开矿,一年总能开采出上千斤的毛料出来。这样咱们既能得到大量的白sè翡翠毛料,也能搞到不少纯绿翡翠毛料。一举两得,不知道周兄弟有没有胆量投钱进去?”</p>

阮玉湾今年还去了一趟缅甸,对缅甸国内的事情比较清楚,知道翡翠的大致产量。由于他隆国王改革,有意招募一些中国人去缅甸采矿,缅甸zhèng fǔ只收税,并不管开采出来的宝石翡翠卖到哪里去。当时自己就有心动,但是开矿也是需要不少钱的,自己还没有决心把自己大半家产投到两三年才见效的矿上去。</p>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周康石是大股东,自己只需要投四成进去,而且因为能把那些以前没有什么价值的白翡翠化废为宝,成本很快就能收回来,自然要试一下了。</p>

“缅甸人能把矿产承包给外国人?”周康石简直不敢相信,矿产可是国有资源啊,这个他隆国王怎么这么糊涂啊,仅仅满足于收税而已?</p>

“当然了,现在已经有一两家云南商人去开矿去了。听还不错,估计过两年就能收回成本。”阮玉湾很奇怪周康石竟然对此大惊怪。如果不承包给外人,zhèng fǔ又没有时间和jīng力去开矿。到时候自然有不少人盗矿了,zhèng fǔ反而一文钱都赚不到。象现在,广东北部、湖广南部包含云南,全国只要有矿的地方,哪里不是盗矿成风的,官府根本就管不过来。</p>

“那咱们就到缅甸去开矿,顺便在缅甸别的矿场去低价收购白翡翠毛料。一定要把这个货源给控制去。咱们在江南把白翡翠市场打开的同时,跟缅甸所有的翡翠矿的矿主约定咱们专门收购他们不要的白翡翠。等把白翡翠货源控制住,咱们就发财了,有生意可做了。不知道需要投入多少银子才能在缅甸开矿,至于收购白翡翠的花不了多少银子。”周康石盘算道。</p>

“这个嘛,我还没有算过,大概一万两银子就够了。在缅甸开个矿,先向缅甸官府交个一千两银子的保证金,然后在云南雇几十个工人去开矿,不需要花费太多,两三千两银子足够了。至于收购白翡翠毛料也要不了多少银子,估计用一千两银子就能收购两千斤毛料。咱们大概一年也能在缅甸收购两三千斤翡翠毛料。关键是把毛料加工成翡翠成品,估计比毛料本身还要贵。所以一万两银子是要的。不过这样的话,哥哥我可能出不起四成五的股份。”</p>

阮玉湾家里的现银大概也就是三四千两,如果要占四成股份,而且还要分摊潘一桂的半成干股,四千五百两银子还真拿不出来,毕竟自己一大家子也要生活。但是这个生意应该是有不少赚头的,自己又不想减持股份,所以有些犯难了。</p>

才一万两银子的本钱就能做宝石生意,简直不可想象啊。而云南的名门阮家竟然连四千五百两银子也出不起,这也让周康石吃了一惊。在江南,随便一个商人或者家里种棉花或者开个丝绸作坊的,都在家里的床底下藏了几万两银子呢。这个阮家在昆明也是大户,有良田千亩,还有两间铺子,不至于没有钱吧。</p>

对了,这里不是江南,江南田地里都是种棉花桑树,经济作物,千亩良田能产出好几千两银子出来,而云南就种粮食,千亩田只能产出几百两银子出来,这就是差距啊。</p>

既然没钱,那就减少股份好了。可是看老阮的意思,还是想少出钱多占股份啊。阮玉湾是个人才,有人脉,自己就吃亏吧,反正不到一万两银子的事情。于是周康石道:“这样吧,周大哥出三千两银子,还占四成股份,剩下的七千两我出,还占五成股份,给潘一桂一成干股,不过他需要到缅甸把开矿的事情负责起来。以后我派家丁石峰专门负责这一块,就让他在昆明与你一起把这个事情搞起来。”</p>

其实自己并不吃亏,阮玉湾的人脉关系就是钱,等于折算入股了。</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