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节 毛褐(2)(2 / 2)

加入书签

“建昌这个地方现在也不是很太平,就看恩公要建多大的作坊。如果是作坊的话,还是有些前途的。但如果是大作坊,就怕没有太多的羊毛。毕竟现在建昌城外四十里就不太平,可能没有足够的原料。”祝家良分析道。</p>

“原料不是问题,你不知道我跟康区的蒙古王子关系非浅吗?要多少羊毛就有多少羊毛。按照你的看法,多大作坊才能算得上大作坊?”</p>

“一般而言,整个作坊有一百人的雇工,就可以算是大作坊了。当然,恩公是做大生意的,雇三四百人来生产也不是不可能的。”祝家良轻轻的拍了个马屁。</p>

“那么一百人的毛褐作坊,需要几台平机和地机,一年能生产出多少匹毛褐或者兰绒?”周康石需要的是量化的数字。</p>

“一般四五十台就可以了。如果是专门生产毛褐,每七天可以产一匹,这样一天总共可以产七匹左右。所以估计一年可以生产出两三千匹。如果全部织造兰绒的话,大概可以生产七八百匹。”祝家良稍微思考了一下就得出了答案。</p>

“那么一匹普通毛褐价值几何?而一匹兰绒有价值几何?”周康石需要知道一下行情。</p>

“毛褐跟质量稍好的棉布价格差不多,一匹六七钱银子。而普通兰绒一匹可以卖五两银子,做工jīng细的能卖到上百两呢。”</p>

毛褐的价格竟然这么低,一个一百人的作坊,一年忙到头,才有两千两银子的销售额。按照每个雇工每天十文钱,一天工钱就是一两,一年就是三百多两,加上原料、设备折旧,多赚个一千两银子了。不划算啊,不过如果是兰绒就要好一些,估计比毛褐要多赚一倍。</p>

看来在明末搞实业远远没有搞商业赚钱,雇佣一百个人,也只能赚一两千两银子。</p>

“那兰州那么多作坊,肯定大多是生产兰绒的了,应该很少生产毛褐的了?”周康石问道。</p>

“正是,生产毛褐哪有兰绒赚钱。所以织造毛褐的很少,怎么,恩公,你是想多织造毛褐?”</p>

“还没有想好。在兰州,一个雇工每天工钱是多少?”周康石知道江南那种长工每天大概十几文钱吧,不过东家一年需要给五石米。但江南是大明经济最发达的地方,物价也高于全国其他地方,所以不具有可比xìng。</p>

“只要六七文,加上一顿饭,大概就十文钱就足够了。”祝家良很佩服周康石,难怪生意做的这么大,看来也是经过jīng打细算的,每一个环节都仔细推敲。</p>

跟自己想的差不多,建昌卫的生活水平应该跟兰州差不多,甚至还要差。</p>

“在兰州,羊毛的价格贵吗?”周康石继续问道。</p>

“织造兰绒的山羊毛还是比较贵的。至于绵羊毛,很便宜的,最多占成本的一两成。”</p>

这就好,兰州那里的畜牧业应该还没有康区的发达,康区的羊毛应该比兰州的更便宜。要不自己先开个作坊做做看毛褐和绒褐。一样一半吧,绒褐赚钱,毛褐就做给自己的士兵和家丁们在冬天防寒。这个东西要想赚钱,就要提高效率,规模化生产。</p>

如果在建昌建一个大的毛褐作坊,吸纳当地数千人来给自己做工,也算对建昌卫有所贡献了。虽然没有暴利,但还是可以一试的,反正一个巨大的原料产地就在旁边,自己就来做这个实业。</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