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登门造访(2 / 2)

加入书签

全球各种文字的出现,都有其渊源,中国象形文字的创造者更是被史籍所明文记载,那便是仓颉,此人的造字之举,可谓人类文明的一大丰功伟绩,正是由于他创造出了象形文字,才结束了人类文明结绳记事的蛮荒历史,从而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进程。

在象形文字中,蕴藏了大量图像信息,甚至包罗着天地万物的奥秘,在很多甲骨文中,我们都能根据其图形来推测出一个具体的场景和画面,时至今日,即便象形文字随着历史的更迭已经发展为了简体字,不过依然可以看到其中的图像底蕴,可谓一脉相承,万变不离其宗。

可是,在后世出土的一些类似《山海经》的古籍当中,却有很多内容无法让人理解,原因也正是出在某些古文字中,如果按照那些古文字的本义进行解释,那么整句的表述便会前后不通,令人匪夷所思。

比如,在《山海经·大荒西经》中就有一段记载:“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其中的“女娲之肠”这四个字,如果按照字面意思进行翻译,就是女娲的肠子,这种一来,整个句子的解释便会不合逻辑,甚至有些荒诞,因此可以肯定,这四个字的真正意思绝对不是这样。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很多类似《山海经》的古籍便被世人称为天书。

其实,这些所谓的“天书”并非真的就是天书,世人之所以无法破解,是因为很多人都用错了方法,一旦找到正确的方法作为突破口,那么所有的的难题随之迎刃而解!

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方法呢?

木教授经过数十年的反复推敲研究,终于发现了一个突破口,那就是比象形文字更有原始的信息记录方式——语言,因为语言先于文字,而文字则是语言的书面表达形式,如果将语言和文字相结合,便会出现新的产物——文字的发音,然而恰恰就是发音这一点,反倒被众多思维固化的象形文字研究者所忽略掉了!

比如,很多儿童在初学文字之时,都会先学拼音,如果遇到不会写的文字,就会用拼音来代替,同理,上古时期,文字刚刚被创造出来之时,如果有的事物还没有相应的文字在世,那么古人则会用其他发音相同的文字来代替,如此一来,便会产生后人无法理解的句子。

象形文字的发音,传到现代,共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然而在最早的时代,象形文字其实共有九声六调。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木教授通过九声六调对《山海经》进行音译之后,竟然成功破解了很多曾经难以理解的古文内容,甚至从中得到了很多惊世骇俗的重要结论!

为了验证这些结论的正确性,木教授便趁着身体还算硬朗,毅然辞去了在校任教的工作,踏上了考古探险的历程。

听完木教授的讲述,我在吃惊之余,不禁对他倍感敬佩。

为了让木教授尽快破解《幽冥录》中的玄机,我们也没多做逗留,便纷纷起身告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