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新鲜的大黄鱼(2 / 2)

加入书签

“把民用船台也征用,另外再扩建船厂,边扩建边生产。民用的保密工作不用管,你们把潜艇分成几个部分建造,除了电台、动力装置、通气管和总装需要保密以外,其他的都可以放在民用船台上造,造完了拉回来一起总装,这样应该能快不少,但是我不光要快,我还要质量,质量一点都不能减,完成这个任务,你们在年底将拿到一分大礼,足够你们回美国买个小庄园的。”刘芾把后世一知半解的分段造船法和金元大棒都祭了出来,成不成就这一次了,有钱不花在刀刃上,留着会后悔的。</p>

几位经理工程师满头大汗的拿着刘芾的建议回去从新统计,设计新生产流程去了,刘芾又马不停蹄的赶往机械厂和炼钢厂,去协调各种配套零件的钢材的产量问题,从现在开始,就是冲刺阶段了,前面忙活了好几年,最后一脚要是射歪了,那可就太冤了。</p>

从1892年底,基隆港附近的所有土路公路小路铁路都被新军士兵接管了,任何没有佩戴新军指挥部发放的通行证的人,都将被拒绝进入和离开,稍有不从,就是抓捕和严格的审讯,不弄清楚来龙去脉,基本就是消失不见了。</p>

这是刘芾下达的戒严令,从下令当日起,所有员工和外国技术人员都不得未经批准而离开港区,有特别需求的要经过新军指挥部特别批准。所有军港内除了水巡队的船只和来自美国的“海伦娜”航运公司的船外,不许任何船只进入,所有物资都转由淡水港下船,然后再通过公路运送进基隆。</p>

水巡队增至1000人,改名为基隆水师,本来想叫台湾水师,但是原来的水师还在,容易混淆。预计2年内达到3000人的规模,分驻台湾的4个军港。几乎每天,都有基隆水师的船只满载着货物往返穿梭于台湾4个军港之间,全副武装的新军和各种车辆源源不断的进入了新建好的各个基地内。</p>

台湾的近海,每天都有基隆水师的船只,以训练的名义,探测着各种水文资料,再记录下来,定期传回基隆的水师总部。</p>

由于新军和水师都太年轻,没有合适的人选来担当主要领导职位,刘芾只能把一些比较出色的年轻军官和招募来的德国退役教官,都编成一个指挥系统,通称参谋部,内分水师和陆军两套班子,自己任参谋部长,负责统领全局。不过,为了低调更低调,新军对外通称刘铭传为一把手,老爹对于这种顶在前面当盾牌的角色,毫无怨言,坦然接受,还夸奖刘芾日渐成熟,可见天下父母心啊。</p>

刘芾这边紧忙,刘铭传也没闲着,有几次拖着半身不遂的身体,由刘芾陪同,观看了新军和水师的实弹演习。见到新军完全不同于淮军的作战方式和明显先进不少的武器,尤其是观看了*快艇和潜艇的联合作战以后,信心大增,对于刘芾也更是信任,逐渐把台湾总兵万国本的淮军分批并入新军,合适者留用,不合适者刘芾发放高额遣散费,供其在台湾置家或回安徽老家。</p>

万国本是刘铭传的安徽老乡,从打捻军开始就一直跟着刘铭传的铭字营。来台以后,一起打跑了法国人,继而担任了台湾总兵一职,虽然对于刘铭传架空自己的做法不太高兴,但是在刘铭传的说服工作下,还是比较配合,又是老乡又是顶头上司,不配合也得配合,更何况刘芾弄个那个新军明显比自己带的淮军厉害,自己帮着做点表面工作也不是很不甘。(未完待续)</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