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十九世纪的顶级海军(2 / 2)

加入书签

1900年,时任德国海军部长的提尔皮茨在时隔两年后,又提交了一个全新的海军扩张方案,其内容足具爆炸性:38艘战列舰和58艘巡洋舰。这个方案如果完成,那么德国海军就是世界第二大海军,足以击败法国和俄国,而方案的核心则直指英国。</p>

其实刘芾很喜欢德国人这种性格:埋头苦干,然后抬头也猛干。不过深知历史的他,对于德国人的未来,一点都不抱什么幻想,在欺负大清朝的人群里,你随时都能够找到德国人的影子,有时候它比那些老牌的殖民主义国家更积极也更卖力。</p>

抱着多看你一眼,你就早死一会的心态,刘芾踏上了德国的重要军港和造船基地,基尔。</p>

基尔是德国的北部城市,面临波罗的海的基尔湾,也是基尔运河的东侧终点。基尔作为一个海港,从19世纪中期就一直是德国的海军基地和造船基地,很多重要的德国军舰,都是从这里下水的。</p>

现在军港里只有几条老式巡洋舰停在码头上,不过在船坞里,正有一条战列舰在舾装,据陪同的海军部人员介绍,这是一艘凯撒.腓特烈三世级的战列舰,舰名是“凯撒.卡尔大帝号”</p>

</p>

这艘船全长125米,吃水8.07米,标准排水量11000多吨,采用水管锅炉和活塞式蒸汽机,三轴推进,航速17节。这艘船上装备了4门240毫米主炮和18门150毫米副炮、12门88毫米副炮和大量机关炮,最后装甲300毫米。</p>

对于为什么主炮口径这么小,陪同的德国海军人员解释说,是因为参考了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和日本海军之间的海战,才缩小了主炮的口径,减轻重量以装备更多的速射副炮。</p>

听完这个理论,连刘芾这个不太懂海军的人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和日本海军的较量与其说输在设备上,不如说输在体制上,当时的2次大海战其实准备不足的北洋水师并没有被打败,真正打败它们的是糟糕的后勤准备、混乱的指挥体系和腐败的朝廷,和日本舰队关系不大。</p>

而远在欧洲的德国人居然因为这场海战而更改了他们的战列舰设计,放弃了大威力主炮选择了更多的中口径速射炮,打算学日本人,用无数的小炮弹来和英国人对抗。</p>

看完了德国人在海军上的糟糕短视,刘芾也提不起兴趣再去别的军港参观了,带着大卫几个人,匆匆返回了伦敦,并提前购买了几天以后的船票,准备返回台湾。</p>

这次走的这么急,并不全是因为老伯爵着急看到孙子,而是从台湾发来了电报,说是在刘芾出门的这一年多来,台湾政府和研究所中,都挤压了很多必须由刘芾决定的事情,看着刘芾久久没有返台,刘贵就发了一封电报,催促刘芾尽快回家。</p>

1902年9月,刘芾一行人坐船穿过苏伊士运河,途径印度洋和马六甲海峡,在香港换乘了一艘台湾内务部的伪装船,回到了基隆港。(未完待续)</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