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重巡和飞机(2 / 2)

加入书签

这个时代的战舰由于大多数烧的是煤,所以会在开船的时候从烟囱里冒出黑、黄色的烟柱,具体颜色要看煤的质量。而这种烟柱就是远程观测到敌方舰船的最好标示,船速越快,烟柱越粗越高,如果一个大舰队开过来,最先看到的就是天边那一片黑压压的浓烟了。</p>

为了能提前发现敌人,这个时代的军舰都把指挥塔和桅楼修的很高,站得高看得远啊,在二战中,日本人把这种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读者可以去翻翻日本二战中的战舰,有几条船的指挥塔都可以媲美太空战舰了,那真是又高又直,让人看着都怕这条船在拐弯的时候翻掉。</p>

而台湾设计的这种亚洲级重巡,把桅楼和指挥塔设计的非常低,这样做虽然能够降低船的重心,获得一点航行和射击中的稳定性,但是如果不能优先发现敌人,那不就被动挨打了吗?</p>

刘芾和台湾研究所里的设计师们不会这么傻,故意把军舰造成一个先挨打才还手的老实孩子,这种设计是因为台湾的重巡不用观察员去桅楼顶端拿着望远镜去发现敌舰了,它有了一种全新的观测方式,那就是:飞机。</p>

自从1899年刘芾在基隆附近修建了飞机场和飞机研究所,台湾的飞机研究就因为有了刘芾的大力支持而飞速发展起来,再加上有了刘芾渔船里的那架模型飞机的参考,台湾的飞机研究虽然不能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吧,最次也是站在了巨人的啤酒肚上。</p>

当开始,研究所的研究员们过于追求模仿那架模型飞机的样子,结果由于材料和动力方面的差距,试制出来的飞机虽然也能够飞上天,且速度不俗,但是稳定性很差,光是试飞,就因为各种事故而死伤了好几位英勇的飞行员。</p>

看到除了人命事故,刘芾赶紧拦住了这些研究员还没学会走,就要跑步加跨栏的冒进行为,并凭借着自己在电影电视中的那点见识,和研究员们共同试制出来了一种木质布蒙皮的双翼机,这种在一战中大放光彩的双翼机虽然速度慢,样子丑,但是技术简单,稳定性很好,虽然离刘芾的要求还很远,但是作为一种实验性的飞机,还是很成功的。以这架双翼机为原型,飞机研究所的研究员们用了几年时间,发展出来了3种更加稳定,性能也提高了不少的新型号。(未完待续)</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