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台湾空军(2 / 2)

加入书签

随着台湾陆军的扩编,台湾海军和空军也不甘落后,纷纷加强了自己的实力。陆军由原来的2个步兵师扩编为4个机械化师,每个师下辖一个装甲团、一个炮兵团、三个机械化步兵团,在加上一个工兵营、一个侦察营、一个后勤保障营、一个医疗营、一个通讯营,公约36个营,每营200-500人不等,大概在10000—12000人左右。再加上一些驻守基地的宪兵和军队医院、文职人员等,总人数超过了5万人,另外还有5个师的后备役部队,他们都是各行各业的工人或者农民,大多服过3年的兵役,并且还定期由当地的征兵部门进行不脱产的训练,等到战时,可以比较快速的集结,并加入到现役军队中,成为台湾的预备兵源。</p>

台湾海军现在总共有25000人左右,分驻在4个海军基地,拥有90多艘潜艇,60多艘*快艇和5艘驱逐舰、1艘重型巡洋舰,以及各种武装货轮、巡逻小艇、油轮等后勤船只。其中大部分人员都是潜艇和*艇艇员或者基地的后勤人员,在亚洲级重巡建造成功以前,台湾海军除了有巡逻用的5艘驱逐舰以外,基本就是靠潜艇和*艇撑着。</p>

现在有了自己的重巡,而且吨位直逼战列舰,台湾海军立刻扩大了水面舰艇的规模,在其后的2年中,台湾海军计划再建造2艘亚洲级重巡和3艘基隆级驱逐舰,并成立一支水面舰队,驻扎在台中的新竹港。</p>

本来海军还打算在未来年中,再建造5艘亚洲级重巡和10数艘基隆级驱逐舰,组成一个更为庞大的舰队,但是,这个提议被刘芾否决了。刘芾觉得以目前台湾的海军力量,没有任何一支在亚洲或者可能在亚洲的舰队可以突破,光是潜艇和*就已经够欧美各国琢磨好几年的了,建那么多水面舰艇不仅费钱,而且用不了几年,在刘芾的眼里,巨舰大炮的战术远不如航母加飞机来的实惠,与其用有限的资金去研究那种又费钱又费力的超级战列舰和大口径舰炮,不如用现有的潜艇和重巡过渡一下,等到台湾的飞机研究进一步突破以后,就直接上航母了,这样做又省钱又省力。</p>

看到陆军和海军的兄弟们又是扩编又是下水新战舰,刚刚算正式成立的台湾空军也不打算默默无闻。刚刚上任的台湾空军第一任司令,也急急忙忙的找到了刘芾,要求为空军装备那种并不太稳定的单翼机,而且一提就是500架,气得刘芾差点让他成为了上任时间最短的空军司令。</p>

不过由于这位台湾空军司令有着一段很传奇的故事,对台湾的飞机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刘芾忍住了把他撤职的念头,好好的安抚了一顿,并发誓说以后肯定有更为出色的飞机来装备台湾空军,并稍微透露了一点自己对飞机发展方向的看法,才把这位对飞机非常狂热的空军司令打发走。(未完待续)</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