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占领法属印度支那(三)(2 / 2)

加入书签

要说越南、老挝和柬埔寨这3个小国家,自从被法国人占领了之后,刚开始还是做过不少抗争的,不过由于双方差距太大,这些抗争很快就被扑灭了。</p>

法国人在占领这3个国家之后,并没有废除这3国的皇帝,而是继续让他们留任,只不过变成了法国总督的傀儡而已。</p>

法国人废除了当地的府、县等行政机构,而是重新划分成若干个小区,这些小区的负责人全部由法国人担任,而小区以下的行政单位,则由一部分法国人和一部分当地人担任,这些当地人都出自一个法国人开办的干部速成班。</p>

并且,法国人还在越南设立财务、公务、卫生保健、关税、农、牧、林、邮电、矿山、地质等10多个部门,并且建立了政务评议会,总督是这些评议会的自然会长和主席,这些部门只有建议权,总督对所有提议都有否决权。</p>

另外,法国人把印度支那划分为5个区域,在总督的集权统治之下,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各地区采取不同的统治方式。</p>

越南被分为南圻、中圻和北圻3个部分,南圻为法国总督的直辖领地,北圻为半保护地,中圻为保护地,柬埔寨和老挝也是两个保护地。</p>

法属印度支那还有一个议会,这个议会的议员由法国人和当地人组成,并由副总督任议长,可以对财政、税收等问题进行商讨,不过不能提出任何有关政治上的提议。</p>

虽然印度支那三国资源丰富,但是由于距宗主国路途遥远,法国并没有将它视为像北非阿尔及利亚那样的移民殖民地,而是视为“开拓殖民地”。在稳固了殖民政权之后,法国人在这里也建立了很多矿山、工厂,并鼓励各种经济活动。</p>

像海防和河内地区,就是法国人建设的工业区,有众多的工厂和选矿厂;而西贡则是种植区,哪里有众多的种植园和橡胶林。而且法国人对越南的交通非常重视,不仅修建了从海防经河内到西贡,贯穿越南南北的铁路,还大力建设公路网和港口。</p>

不过,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并没有给当地人民带来什么益处,由于法国人设置的税收非常高,而且土地兼并非常厉害,致使绝大多数的当地人都只能租赁法国人的土地进行耕种,并上交绝大部分产物。</p>

从总督府抄出来的文件上表明,在1914年,法国就从印度支那,主要是湄公河三角洲地区,出口了近100万吨大米和5000吨橡胶,其中大部分运回法国国内,剩余的运往香港和rì本等地。</p>

总的来说,法国人在印度支那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想要把这里变成一个资源输出地,虽然推动了当地的建设和经济发展,但是这种并没有给当地人民带来什么好处,反而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更重的税收和负担。</p>

不过法国人在这里并没有重视教育问题,更没有利用文化入侵这个大杀器,除了在越南建立几所法语学校之外,其余大部分学校中居然教授的还是汉语。而在柬埔寨和老挝就更为落后,在这两个国家内,居然只有一所中学。</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