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甩卖潜艇(2 / 2)

加入书签

硝石这种矿物用处非常大,也非常多,它不仅是一种颜料,也是制造火柴、玻璃、化肥和火药的必需品,还可以提取硝酸钾,用于化工、机械、制药、食品加工等多种领域,而智利是全世界唯一一个生产天然硝石的国家。</p>

对于智利海军的这个要求,南海联邦政府欣然接受,硝石这个东西联邦也不产,而且用量还不少,用硝石当货币对于联邦来说,一点都不纯在障碍。于是,两国政府一拍而合,在智利政府的第一艘运送硝石的船抵达达沃港之后,15艘“金枪鱼级”潜艇就会启程前往智利,联邦海军的培训人员,也将随之抵达智利,并帮助智利海军建立起一支能够作战的潜艇部队,当然了,这些培训也不是免费的,如果仔细算起来,比买潜艇都贵。</p>

1922年3月,英、美、南、法、意5国,经过几个月的谈判,终于达成了一致,共同签署了一份裁减各国海军装备和限制海军作战舰船吨位的协议,由于这份协议是在美国华盛顿签署的,所以就叫做《华盛顿海军条约》。</p>

在这份海军条约中规定:</p>

英、美、南、法、意5国的主力舰总吨位比为5:5:4:1.75:1.75,而按照现在各国现有的主力舰,做出了一个吨位的保留数量,英国将可以保留558950吨的主力舰;美国保留了525850吨的主力舰;南海联邦保留456160吨主力舰;法国保留221170吨主力舰;意大利保留182800吨主力舰。</p>

签约各国在签约之日起,就不能再建造吨位超过35560的战列舰,也不能建造吨位超过27432的航空母舰,而战列舰的主炮口径不得超过406毫米也就是16英寸,其他战舰的主炮口径不得超过203毫米也就是8英寸。</p>

另外,条约中还规定了如何替换老旧船只,如何规定商船的规格,如何禁止买卖退役军舰等协定,由于南海联邦的坚持,这份条约中未对潜艇进行限制,潜艇的吨位也将不算在主力舰吨位中。</p>

相对于签约的各国都需要退役拆解一部分军舰,南海联邦不光连一艘军舰都不用退役,而且离45万多吨主力舰的距离还差好远,由于联邦海军没有战列舰这种非常占吨位的大家伙,所以光靠几艘飞机母舰和重巡远远凑不够这个标准,所以这个条约对于南海联邦的海军发展来说,短期内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无非是限制了联邦建造飞机母舰的吨位和数量而已。</p>

签订和条约,下一步就是各国派遣观察团,开始互相核对其他签约国的海军舰艇数量和吨位,然后编成各国的海军花名册,按照这个花名册去核对各国都应该留那艘,退役那艘,拆解那艘。</p>

对于这个工作,刘芾还是比较敏感的,他立刻吩咐内务部和军情局一定要牢牢的盯住这些前来核查船只数量和吨位的观察团成员,能看的可以给他们看,不能看的一眼都不许看,而且所有船只都只能在达沃海军基地核查,其他海军、空军、陆军基地一律不开放,并且要严格限制这些观察团成员的活动范围。</p>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就在《华盛顿海军条约》刚刚签订后不久,南海联邦出售潜艇的事情就被英国政府发现了。虽然智利政府和海军已经非常努力的保守着这个秘密,但是在英国势力非常强大的智利,这个消息还是被人透露给了英国方面。(。。)</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