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绝密单位(2 / 2)

加入书签

另一种方法就是采用电磁场来达到同样的目的,由于铀235和铀238在氟化物分子量上有区别,所以在穿过电磁场时它们的弯曲度就会不同,这样就可以区分铀235和铀238,并将之分离开。</p>

两种方法各有千秋,化学法分离的比较慢,但是成本低;物理法分离的速度要快很多,但是成本高,因为它多要求的电磁场强度不是普通的电磁铁就可以达到的,需要更大更强的电磁场。</p>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45研究所先是在实验室中建造了一个电池线圈来试验,最终确定这个线圈磁极直径需要达到4.6米以上,也就是说这个线圈的内径就得有4米多。除了体积庞大之外,这个线圈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缠绕线圈所用的铜也非常多,每个线圈所需的铜大概得有20吨,而要想规模化提纯铀235,这样的线圈大概得有6000个左右,才能达到以每月以公斤级生产90%以上纯度铀235的目的。</p>

而这6000多个大线圈先不说供电和场地问题,这些相比起来需要耗费的铜的用量来说,都已经不是事了。它们总共要耗费15万吨铜,当时联邦年产铜200多万吨,但是铜是一种战略物资,很多地方都需要这种原料,不可能都給45研究所使用。</p>

到了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出刘芾对45研究所的支持了,他为了既不影响联邦其他部门的工作,又能让45研究所尽快建成电磁分离厂,大笔一挥,把联邦银行中储存的10万吨银锭暂借给了45研究所,以代替原来需要用铜来组成的线圈。</p>

当45研究所的电磁分离厂在28年建成之后,这个深埋在地下50米的洞窟就真的成了宝库,7个厂区中有6个全是银光闪闪的,虽然那些科研人员对钱并没什么太大的喜好,但是整天工作在银子堆里,不知道他们有何感想。</p>

电磁分离厂,顾名思义,得用电,而且还少用不了。原来的那个小火电厂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了,于是一座大型火电厂又在海峡对面开建了,为了掩人耳目,刘芾特意授意施耐德的石油公司在附近建造了一座有色金属工厂,对外谎称精炼铝锭,所以配套了一座火电厂。</p>

一个谎言往往得用10个谎言来弥补,这句话真是至理名言。为了让这座铝工厂更像工厂,刘芾还在这里修建了小型码头、矿石堆放仓库、铁路等等设施,然后每月再派遣船只来这里运送矿石和成品。</p>

那些矿石无非是在仓库里堆放一个月,然后再装上船运走,再卸下新的矿石,而那些所谓的成平铝锭则是从其他地方秘密运送过来的,再光明正大的运走。而且负责这座工厂的也不是普通工人,而是那支“联邦传染病预防处理部队”。</p>

费了这么大的心思和财力、人力,刘芾唯一想得到的就是早一日让联邦拥有原子弹,至于那些核电站、核动力什么的,都是刘芾用来鼓励那些科研人员的大饼,什么时候能充饥刘芾并不太关心。</p>

</p>

45研究所的那些核研究人员们没有辜负刘芾的这份巨额投入,在成功的提纯了铀235之后,之用了4年时间,就有把核反应堆给搞了出来。前满我们说了,原子弹就是一个去掉了防临界装置的小型核反应堆,而核反应堆呢,就应该是一个加装了防临界装置的大原子弹了。(。。)</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