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友刚其人(1 / 2)

加入书签

 黑压压的乌云仿佛一个铁锅倒扣在头上,本来狂虐的*竟然奇迹般的消失了。此时方才下午三多,本来还算明亮的天sè竟然变成了骇人的黑黄sè,一种非常压抑的、非常威压的气氛,笼罩着整个岛。</p>

此时,即使是傻子也知道天要变了。沈飞等人却是仿佛根本没有看到天气的变化一般,还在不顾一切的建设着自己的临时家。已经不知道剥了几十颗树的树皮了,剥下的树皮已经垛的赶上沈飞的个子了,但是沈飞仍然没有停下来的打算。天知道这种百年一遇的特大风暴,破坏力究竟是如何的可怖,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沈飞是绝对不会放弃最后的一丝希望的。</p>

把命运交到别人的手里?这对沈飞来简直就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沈飞从来不做没有把握的事,也从来不把主动交给别人,也许有人他冷血,当时当你明知道落入了一个yīn谋,自己却无法改变的时候,才知道实力的重要xìng。为了获得足够的实力,即使付出比常人多百倍的努力,对沈飞来也算不得什么。因此,尽管沈飞已经累得直不起腰来了,但是仍然努力的坚持着,再坚持着。</p>

终于,营地的框架搭建起来了,柱子用的全是一水的直径五十厘米左右,高十米以上的笔直的粗树干,横梁则是用的直径在三十公分左右的树干,接头处经过张友刚教官的树立,卯地死死的,完全按照流线力学远离设计的房屋框架,只要不是整个岛沉没,其它再强大的外力也休想撼动一分一厘。之所以有如此的自信,来源于张教官的长期实践。</p>

作为一名年轻的中校特战指挥官,张友刚在华夏特战指挥领域里的知名度还是比较高的。只因为在夏历二〇〇六年,他作为某海军陆战队上尉中队长,曾经带队参加到某大洲一个叫海地的战乱国家的维和任务。那个国家整体的国土造型比较奇特,仿佛用一只巨大的手臂,将一大片的海域搂在怀里,这种奇特的地理构造,给这个国家带来了数不清的灾难:海啸、热带风暴、海底火山,等等,凡是与海洋有关的自然灾害,这个国家就没想着落下过,甚至有时候在一年中,各种灾害就跟约好了似得你来我往,把当地的百分之八十经济作物摧毁在农田里,让老百姓没了活路。</p>

当饥饿的老百姓那种对zhèng fǔ严重不满的情绪,如同火山般的爆发出来后,内战爆发了,政客相互之间的不满,宗教信仰的不同,民族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都被推到了前台,到处都是炮火,到处都是废墟,到处都是难民,这个曾经富饶的国家,像一块掉在地上的玻璃杯子一样,轻而易举的变成了一个个“碎片”,甚至出现了一个村落就是一个dú lì的行政政权的怪异现象。</p>

政令不通,货币不通,正常的贸易往来也不通,最终受害的还是广大的劳苦大众,反抗的声音此起彼伏,内乱的战火烧到了每一个角落,正如同张友刚刚刚接到这个国家情况简介的时候的一句话,“这个国家完了!”</p>

世界本来就是一个放大的村落,海地糜烂的政局,落到一些有心人眼里,可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如果哪个国家能够成功的控制了这里的局势,那么对其在世界上影响力的提升,可不是一半的帮助。由此,打着粮援、人援、物资援、药品援旗号的各种官方的、非官方的组织,如同雨后竹笋般的冒了出来。</p>

不怀好意的外来者们,既带来了先进的武器和丰富的战略物资,还带来了足以将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经济彻底摧毁的大麻、海洛因等毒品。使得这个国家进一步的疯狂起来,</p>

在这种局势下,建国以后经过三十年的经济发展,已经和平崛起的华夏国,积极发扬国际援助主义jīng神,首次派出维和部队在国际舞台上亮相,而张友刚则是这支只有十八人的部队的指挥官,承担的任务不是剿匪,不是援建,而是——战地救护。临行前华夏国外交部长曾云道紧紧拉着张友刚的手道,“你只要记住一件事,海地的老百姓就是华夏的老百姓,海地的兄弟姐妹就是华夏的兄弟姐妹,要牢记使命,为国争光!”</p>

华夏国的立国之本就是秉承了“中庸”之道,行事准则就是“低调”,不主动惹事,不强出头。肩负着代表华夏国第一次在世界上亮相重任的张友刚,走下专机后没有乘坐当地zhèng fǔ派来的高级轿车,而是自己掏钱租用了一辆破旧的大卡车,带着十七名jīng通内外伤质量的医生护士,每人背了一个大大的医药箱,乘坐着颠簸的卡车,来到一个个的部落和村庄,现场支起简易的帐篷和手术台,立即投入到了人道主义的救援中。</p>

这里没有鲜花、没有美女、也没有美酒香槟,只有贫穷的医患和在战场上侥幸逃过一劫的伤残士兵。张友刚出生于华夏国的一个中医世家,他的祖父、父亲和叔父,都在华夏国的中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本来按照剧情发展,张友刚应该按部就班的就读于华夏国最著名的医科学院,甚至他的父亲早就给自己的好朋友,医科学院的现任院长谢金打好了招呼,就等着张友刚高中毕业后直接免试入学。当然谢金的眼光也是非常敏锐的,早就看出了张友刚的不平凡,欣然卖给了老同学一个天大的面子,就等着张友刚这位六岁就能熟读《本草纲目》、十岁就能照着《黄帝内经》给患者开药的超级神童入学了。</p>

然而,从尚武的张友刚,根本就对继承祖业不感兴趣,高中毕业后竟然偷偷的报名参军,被华夏国最著名的西南陆军学院特战指挥系录取。当张友刚的父亲看到地方军分区的领导,亲自拿着儿子的录取通知书登门拜访的时候,心里的感觉可就复杂多了,脸上的表情更是jīng彩多了。直接把人赶出去?实话,这位现任华夏国中科院医学院名誉院长的著名中医师,还真有过这种想法。但是转念一想,人家好歹也是地方的一支jǐng备力量,人家一个实权大校,堂堂副师级军事主官能亲自来拜望自己,明对自己还是敬重的。素来秉承“以德服人”、“以理服人”祖训的这位张家现存的中医权威,乃至华夏国现存的中医权威中的权威,终于强忍着自己内心的不快接见了这位大校军官。</p>

这位大校军官大老远的跑来当信使,并不是闲得没事找事情打发无聊时间,而是受人所托,帮忙把张友刚留在部队,因为张友刚的老爷子是出了名的执拗,对于他自己认为超出仪礼范围的事情,从来都是深恶痛绝的,这次张友刚在没有请示汇报的前提下,自己私自做主报考了军校,并且以非常高的分数被特战指挥系录取,早就引起了军校高层的注意。其中一位副院长级别的少将军官,专门负责对张友刚进行秘密政审。当然秘密政审只是一次例外,因为人家张友刚家长的身份太特殊了,他们也听了早就在医学院为张友刚“定好座位”了,所以为了彼此的脸上好看,秘密政审也是一个比较不错的选择。恰巧自己的一位老战友在当地军分区负责,于是这位副院长大人,径直找到这位老战友,一边打探消息,一边考虑对策,特别是专门对张友刚进行面试后,这位专门从事特战教学研究的少将,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位头脑敏锐、见解独特、拥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正义感的伙子,在他的眼里,张友刚可是天生的特战指挥人才,于是下定决心,一定要排除万难,把这位优秀的人才弄到自己的麾下。</p>

于是,在与老战友一番密谋后,请求老战友在百忙之中专门挤出时间,去拜访了一趟。其实在他的心里,对老战友的拜访也是心里没底,为了给老战友压惊,给自己壮胆,他把老战友送进张家的大门后,在离张家只隔了几条街的三星级酒店预定了一个包间,就等着老战友灰溜溜的出来后,一起喝几杯盖盖脸,要不简直太尴尬了。</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