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新纪元(1 / 2)
“公元2125年4月17日,地球联邦政府成立,组成了星际远征军,记年为星际战争元年,由此人类的新纪元开始了。”
“同年,由新人类和人工智能组成的作战单位星际机甲军团和星际机动步兵军团配合星际舰队,向影魔发动反击,一场决定人类命运的圣战拉开了序幕。但由于当时的热武器包括核弹对影魔的攻击收效甚微,导致人类节节败退”
“星际战争3年,联邦科学院开始对影魔进行研究,发现影魔体内有一种高浓度的纯能量力场,尤其是身体的核心处,能量竟形成了结晶状!”
“这使得科学家们的头脑里产生了一个个疑问?影魔究竟是什么?是另类文明生物进化的结果?还是外星科技的产物?但不管是什么,对方的科技一定在当前地球科技之上,人类要继续生存下去,尽快的解析影魔,提升科技力量似乎是唯一的出路了。”
“那结果怎么样?”
“解析影魔的进展并不顺利,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影魔的身体结构似乎过于简单,除了体内的能量力场和结晶以及包裹外部的类似黑色气体的未知物质以外,没有检测出任何其他成分。二是影魔身体里的能量结晶有很强的辐射,似乎可以“湮灭”任何物质,很多科学家为此献身,科学家们为这种神秘的能量结晶命名为“炁”。”
“原来这就是‘炁’。”小芸似乎明白了什么。
“那么‘炁’到底是什么?还有你说的‘湮灭’究竟是怎么回事?”楚星恒十分不解。
“哥,我想这个问题一时很难弄明白,今天我们主要是想了解暗影教的事情,还是让心灵继续吧。”
“好吧。”
“星际战争10年,人类以牺牲数百万战士的生命为代价,终于研发出了能量级武器,勉强结束了战争一面倒的势态”
“星际战争15年,星际炮诞生,并摧毁了第一艘影魔战舰,人类似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星际战争20年,影魔突然加大侵略的速度,更为强大的影魔战舰数以千记的席卷而来。”
“星际战争35年,人类被迫退守太阳系,至此,太阳系以外的所有开源星和资源星均已失去联系,人类在地球和火星周围布置了最后的防线”
“星际战争38年,星际防线全面崩溃,地球被影魔战舰围困,人类除了祈祷之外,已无计可施,但奇怪的是影魔却没有直接毁灭地球”
“星际战争40年,影魔大军入侵地球,并在太平洋上空筑起了一座空中堡垒,地球表面也被一层黑色的物质所包围,失去了光明的人类文明逐渐转入了地下”
“星际战争61年,人类文明在地下持续发展,地表的堡垒在能量防护罩的保护下仅存澳洲大陆、中国的四川盆地、北美的东海岸等几个区域作为能源补给的地下通道”
“可以了,不用说下去了。”小芸怀里抱着一个靠枕,蹲坐在床上,似乎有些瑟瑟发抖。
“小芸你没事吧?”楚星恒关心道。
“我没事,我想我大概知道‘和平会’为什么会诞生了。”小芸看着楚星恒说道。
“真的吗?为什么?”
“哥,你想想,依照心灵的说明。怎么看影魔的科技都足以瞬间消灭人类。但影魔却没有这么做,不仅如此,影魔似乎有意不干涉人类地下文明的发展。还在之后几十年的消耗战争中源源不断的为我们提供能量,褚伯伯不是说过我们地下能源的消耗大多来源于‘炁’吗。尤其是战斗方面的能源。”
“的确是这样,那这跟‘和平会’的诞生有什么关系?”楚星恒还是不解。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产生影魔可以沟通的想法也很正常吧,毕竟人类随时有被消灭的危险啊。”小芸解释说,“就算目前我们的战斗力可以对抗影魔,但相对而言影魔在暗,我们在明不是吗?”
“是的,我们现在的家园只剩下地球,而对影魔却一无所知,甚至不知道他们来自哪里。”楚星恒不得不承认。
“难道小芸你也这么认为吗?”
“不,我不认为影魔会和我们沟通。”小芸肯定地说,“哥你想,我们和影魔的对坑已经长达近百年的时间了,这期间人类一直处于劣势,如果可以沟通早应该进行过谈话了吧。我想三大部门应该也是这么想的,不然他们也不会反对。”
“嗯,没错,但暗影教又是为了什么?”
“不知道,不过既然心灵说暗影教是极端分子组成的,我想大概是想和影魔达成什么交易或者是逃离地球之类的吧。”
“心灵,你觉得呢?”楚星恒问心灵。
“主人,我也不清楚,资料上并没有记载,但是逃离地球是不可能的。覆盖在大气层外的物质连星际炮也无法驱散,甚至连宇宙背景辐射和中微子都不能穿透。现在的地球已经变成了一颗孤星,如果不能通过沟通的方式,除了消灭影魔之外别无它法。”
“宇宙辐射和中微子?算了,先不管这个,那么影魔的这种行为又怎么解释呢?”楚星恒有些着急地问。
“对不起,主人,我不知道。”
“哥,我觉得这只能解释为影魔在忌惮着什么,或许是宇宙中的其他文明,又或者是遵循什么规律。”
“宇宙规律?现在我们人类已经剩下两亿多一点,这算什么规律?其他的文明又在哪里?”楚星恒越说越大声。
“哥”小芸似乎是受到了惊吓。
“抱歉小芸,我刚才有点激动。”楚星恒连忙道歉,语气也平和下来。
“你刚才分析得很好,我知道这方面我远不如你,但你认为影魔害怕的是什么?会不会是地球上的某个东西呢?或者是某个人?”楚星恒似乎是习惯了小芸的分析方式,继续提问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