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全国文科状元(2 / 2)

加入书签

“恩,一成跟着你们家也是好事,以后有个好的出身”

“那行,表姑父,你陪我到居委会把孩子领养手续和户口给迁了”贺云说着站起身来。

乔祖望没有立刻起身,而且从兜里拿出一张纸和一只笔,放在桌子上。说到“贺云,麻烦你给这个欠条,我也好放心”

贺云说实话真的想立刻把乔祖望给揍一顿解解气。没见过这么冷血的当父亲的。他还真的要卖孩子。真是无耻之徒!

但是贺云还是要忍着,毕竟没有乔祖望的配合,一成领养手续也办不好。

一下午的空就把一成领养手续和户口办好。贺云才算松了一口气。

下午贺云带着一成回到乔祖望家收拾东西。钱祖望就在那里看着。贺云很奇怪乔祖望现在是什么心情。是悲伤,还是高兴,是不舍,还是冷血。

当一成离开这个家门口时,乔祖望终于脸上漏出一丝不舍。嘴里说到“一成,想你弟弟时候就回来看看。”

一成转过身来,抱住二强,二强这会哭的满脸都是泪。很是让人心疼。

“二强,哥会经常回来看你的,你有空也可以去江苏路789号院来找我们,我和三丽,四美都在那”一成擦着二强眼泪说到。

“大哥,我不让你走,我不让你走,哥,你别走”二强哭着拉着不让一成离开。最后还是乔祖望抱住二强,贺云才带着二强走的。

不过贺云注意到一成和二强的对话,看来一成还是放不下二强的,是想着和三丽,四美继续在南京居住,方便随时回来。

这让贺云没有想到,本来他是想带着一成,三丽,四美去北京的,先在他的那个小屋里居住,等以后有了钱,就买房子。

不过如果一成和三丽,四美在南京他家老房子住也可以,本来就是一成照顾一家老小,在老房子居住也不无不可。就是贺云在北京上学,不能时常来看他们,这有些不好。等回去问问几个孩子的意见吧,毕竟几个孩子都是在附近住惯了,不一定想离开。

贺云带着一成回到家,把堂屋的西房那一间给了一成,那是他当年住的地方,面积很大,很宽敞,他自己住在他父母房间。三丽和四美住在他姐姐的东屋里。东屋对面还有一间边房,厨房就挨着边房。就是现在里面厨具都没有了,只有炉子,还有没有用完的煤球。

贺云带着一成,三丽,四美在他父母和姐姐灵位前磕了三个头,上了三炷香,算是告慰父母知晓家里多了三个孩子。

贺云家里收养三个孩子在居委会马姨是知道的,本来收养两个女娃娃他也没有意见谁家都有难处,但是女娃娃长大了嫁出去就好了。现在贺云收养一成,是个男娃娃,以后还要结婚娶媳妇,这些都要贺云操心,况且多养一个孩子,多一份支出,他家八个孩子,每天花销可不少,贺云以后日子万过的紧巴巴了!也劝不了贺云。

最后马姨说,就这三个就行了,你可别再发善心了,现在哪一家过得都很穷,你是帮不过来的,适可而止,量力而行。

贺云本来还想过两年把二强也给收养了,一家人就要整整齐齐的,才算幸福,但是他现在还真没有这个把握,而且乔祖望估计不愿意,因为他还要留着给他乔家延续香火。

贺云带着一成,三丽,四美晚上出去吃了饭。晚上回来,就和几个孩子商量,愿不愿意跟着他去北京。

结果几个孩子都说想要住在南京,这里离老家近,离二姨家近,以后二强,大表哥齐唯民,还有二姨父齐志强能够来看他们。

贺云同样问了一成。一成同样想要就在南京,毕竟这里是他们从小长大的地方。他也舍不得离开。

其实在南京住和北京住对于几个孩子来说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对于贺云却有区别,在北京他可以更多照顾几个孩子,在南京他就做不到每天的照顾,只能凑空过来看。这让贺云有些难以取舍,毕竟贺云想着既然收养了他们,自己就要负责。真是苦恼!

最后贺云选择让孩子们在南京住,就拜托居委会马姨对几个孩子平常的照顾。自己就尽量多回来吧。

既然让一成他们在南京住,贺云就不用给几个孩子办理新的学校,几个孩子依然还在原来学校上学。

贺云去了新街口的百货大楼,带着一成,三丽,四美去买锅碗瓢盆。生活用品。贺云想着等过段时间给家里买辆自行车,方便一成出门上学,

贺云来的时候带了600块,刚开始花了400块,今天又给了乔祖望160,自己还剩下40多块。其实贺云在北京屋里还有160块,就是上次别人骗他手表,补的160块钱。不过现在贺云买了锅碗瓢盆,身上就还剩下35块。

又给家里买了米面粮油,油盐酱醋。虽然看着买的东西品种很多,其实就是东西量没有多少,因为这是1979年,所有的东西都是定量的,贺云是拿着他们家在南京购粮本买的东西,家里每个月就定量供应的。

之所以买东西需要带着购购粮本,是由于粮食统购统销,城市凭户口薄上的核定人口、年龄、工种来发放购粮本,而各种票也随户口本发放,城市居民每月凭购粮本到指定粮店购买有比例的的当月口粮和食油。

南京城每个人每月只供应27斤口粮,其中细粮也就是白面占百分之十五,其余的就是粗粮了,粗粮包括高粱面、玉米面、小米、土豆。贺云告诉一成每月去粮油供应公司买一次口粮,买粮时,要拎三个面袋。现在家里三口人,贺云户口在北京领不了,只有一成,三丽,四美三个,也就是一个月有81斤粮食。这样按比例分配下来,白面只有12斤了。12斤白面,只能调剂着吃,不能像现在每顿都是白面。

不过对于过惯苦日子一成他们,白面和高粱面参合在一起已经是很好的口粮了。贺云买的其它副食种类就多了。白糖是凭号供应,醋、酱、肉、鸡蛋、食油、奶、还有一些比较好的烟酒都列入了供应的比例购买的,不能多买,按需分配。

另外的一种供应是生活日用品。比如说,肥皂、洗衣粉、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肥皂、洗衣粉还好说,贺云拿号去买就行,贺云以后想要想买自行车、缝纫机等,就叫凭专用票购买,就像贺云要买手表,需要手表票。

贺云基本上把购粮本上基本生活所需物品都采购齐,然后拦了一辆三轮,就带着一成,三丽,四美回到家。

可是到了家门口就看到居委会的马姨正在门口等着他们,看到贺云回来,就赶紧把手里从邮电局送来的电报递过来。看着马姨一脸高兴样子,满脸都是汗,也挡不住她的激动。

“贺云,恭喜你,你考了个全国第一,你现在是全国文科状元。赶紧收拾收拾回北京,你在北京大舅给你发的电报,赶紧回去”马姨真是替贺云高兴,也替他娘家侄女马素琴高兴,这个年代能考上大学已经很稀罕,那是祖坟上冒青烟。这考了个全国第一,那不就是个文曲星下凡了。这可是货真价实的状元郎了。所以马姨才这么兴奋。

“真的”贺云还有点不敢相信,今年全国有468万考生,他竟然考了全国第一。贺云赶紧接过来马姨手中电报。只见上面写着“贺云,你考中全国文科状元,速回北京,大舅”。很简单几个字,贺云在想如果不是现在发电报是按照字数收费,估计他大舅会给他发一万字。

要知道上世纪70年代,一般市民不敢发电报,当时一个字要3分半钱左右,一封电报22个字,约8角钱,而发一份信件的邮费也只有8分钱,可见发电报还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贺云收到这份电报是贺云大舅花了6角钱发的电报。要知道六角钱都够买三斤白面了。

一成没想想到他表哥,现在是他亲和贺云竟然是今年全国第一,他13岁了,马上暑假上初中,知道高考第一名比考上大学还难。乔一成从现在开始就把贺云当做心目中最敬佩榜样。因为他大哥是最棒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