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 千人嚎啕的场面(1 / 2)

加入书签

 “我就很喜欢你的歌,几乎所有的歌。”朴数的语气像是在反驳。

刘清山笑了,他其实最希望对方表达出跟人争辩的状态,不然老是闷在心里,早晚还得旧病复发。

“希望不仅仅是奉承。我都敢说自己的音乐创作里,模仿的作品有很多,因为这一点我就比你强,我肯承认别人的优秀,也从不以自我为中心。或许你会觉得我有些圆滑,但我真的没考虑那么多,如果真让我说一句实在话,那就是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身边人生活得更好,在这方面你有些自私了!”

“好吧,每一次见到你,都得听你数落我几句,不过现在好像越来越有体会了。”

“数落你是因为想让你生活得更好,你的性格说是容易情绪化太过笼统,要我认为,却是活得太自我,要懂得融入,懂得迁就,懂得自我解脱!”

此时有人走上前来催场,朴数赶忙转身离开,他现在最怕看到的就是刘清山,因为会唠叨起来没完没了。

其实刘清山也不愿这样惹人嫌,但目前的朴数身边就缺少一个说教的,其他熟悉的人不是唯恐他的旧病复发,就是疼爱大过了教育。

为什么选择了在大学里首映?

因为今天算是点映,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首映礼。

点映就是选择在个别的地方影院,预先放映还未正式上映电影。

与以往电影院为观众播放老电影不同,如今点映播放的大部分是刚引进的好莱坞大片,或是还未到首映之时却已让观众垂涎的“压箱之作”。

而大学生这类群体的热情,是任何观众群都不能比拟的最快影响力扩散方式。

同时这个年龄段,也是刘清山的粉丝群里最成熟、最有号召力的那一层面,有了他们的热情加入,对于影片的讨论热潮,会有难以想象的推动力。

不过为了节省支出,今天又不完全属于点映性质,首映礼的因素也借此参与了进来。

况且以刘清山的影响力,和他以往作品一贯优质的名声,首映礼开设在哪里其实并不重要。

而且有大多媒体在关注这部影片了,因而今天就是典型的内测,用户参与创造思维的讨论形式。

与此同时,故事的本身就极具传播性,有力量的好故事,又有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提前受到关注的因素具备。

于是才有了今天的首映礼,并且一个故事到底,一条主线到头,一气呵成,剧情不拖拉,逻辑有先后,这些优点其实早在故事梗概出现之后就已经体现出来了。新笔趣阁

对于这些关注的人来说,影片的核心在讲“药”,以小切口反映大民生,其实质是对社会上一部分弱势群体的关照。

时下的很多电影喜欢从大处着手,但多是假大空式的臆想,是无病呻吟之作。

《我不是药神》一反常态,从小处着手,以药为引,戳中社会的痛点,把法理和情理的关系讲得通透。

进而以小人物的视角讲述社会问题,从而推动大的变革,这就是该片最吸引人的地方。

反观当下的国产电影,故事拼拼凑凑,剧情支离破碎,缺乏逻辑思维。

故事讲得乱,观众看得乱,电影就很难成为精品。

讲好故事是一切文艺作品的核心,文学如此,电影也不例外。

用电影语言勾勒一个完整的故事,需要恰到好处的节奏、渲染适当的氛围。

如此,才能刻画出鲜活的人物,使观众完全融入其中。

这一点从电影开始放映不久就显现出来了。

影片从一位不速之客的意外到访讲起,神油店老板程勇的平凡人生由此打破。

主人公从一个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贩,一跃成为天竺仿制药“格列宁”的独家代理商。

收获巨额利润的同时,一场关于救赎的拉锯战在波涛暗涌中慢慢展开。

影片中的所有角色都是市井小人物,但恰恰是这样一群人,拥有一种最接地气的精神,人性中小小的善意的光芒越放越大,这种几乎无处不在的慈悲心足以感动所有人。

得用户得天下,屌丝者得天下。

里面出现的每一个小人物,形象和气质有力量,又有生活质感。

尽管该影片类型比较新,切口是一群慢粒白血病患人群,但展开却是时下是"看病难",这可是一个大话题。

与此同时,这部影片的尺度之大却过审了,之前网上就不断有人感慨,这本身也是创新所致。

除了现实题材、触及敏感材外,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加入宗教话题。

佛教与基督教,以及信仰问题;生命、药与信仰的碰撞;同时与法律的矛盾,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创新力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