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百家讲坛,开讲啦.四(1 / 2)
杨英仔细回忆了一下自己先前讲的内容,发现一个无奈的事实。他讲的和之前所有人讲的差不多。
不是他不能用轻松诙谐语气讲述那一段历史,只是这样的平台毕竟是面向大众,又是国家电视台,一些必须的原则还是要遵守的,可能几年后像昊哥那样讲,民众会多一些认可和宽容。
那就这样吧!自己原来不经意间也是被老齐影响了。
杨英不打算胡思乱想了,本来他是打算用诙谐的语气,向大家讲述他眼中的杨广,让人们领略战火连年的乱世,让大家看到不一样的大隋帝君,看到他为华夏所做的努力,而不是一朝国灭,骂名传千古。
然而讲着讲着,杨英有些索然无味,哪怕他的讲述被传颂,杨广的历史评价得到改观,其实对已经死去千年的人没有任何意义。
杨英看着座无虚席的阶梯教室,突然想扔下这些人,坐车回到金大,徜徉于书籍和知识的海洋,尽最大可能的充实自己。
只是他在社会上生存,就必须遵守一些生存法则。经营一些人脉,勾连一些关系,虽然世俗,但这就是生存的法则。
收回思绪,杨英对着观众继续说道:“大家听到这里,也许没有注意到,我讲述的杨广的事情,有且只提了杨广一个人。而与他相关的所有人,我都是一语带过。在座诸位有点是史学界的从业者,有的还在象牙塔读书,但应该知道一个原则,那就是讲故事也好,做历史研究也罢,要让故事丰满,史料详实,就必须要有大量的参与者来衬托。那么接下来我就说一说与杨广有关的一些人。”
“我想到的第一个人,不是杨坚和独孤后,不是和他争位的杨勇,而是越国公杨素,杨素的生平大家可以在门户网站搜索得到,我就不多说了。做为最早跟随杨坚的老人,在大隋的影响力称得上举足轻重,对杨广青睐有加,力主杨广夺嫡,为杨广登临至尊君位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可惜他年事已高,在大业二年病逝,享年六十二岁,获赠光禄大夫、太尉,谥号“景武”,再加上生前拜为司徒,又改封他为楚公,食邑两千五百户。你助我登位,我赋予你高爵显官,称得上君臣相得。这般佳话竟然被一些文人说成杨广逼杀杨素,真正的滑天下之大稽。再对比因言获罪的高颎和贺若弼,一些演义小说家和操行不足的史学界的言论,真的是不敢恭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