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回 裴老点醒局中人 梳理南方丝绸路(2 / 2)

加入书签

还是杨二先把自己心中所想的话题说出,穆先生是长者,自然要听听他的看法。

“穆老,您看如果从洛阳修一条铁路去往广东,再从广东经广西修到安南州,以便人员和货物的周转,您看可行么?”杨二试探着问道。

“呵呵!小杨啊!你这可说是痴人说梦了。我就问你一句,你能在长江上修建一座铁路桥吗?”

“啊?这”杨二一下子便被问住了,张口结舌的答不上来。

“别说修铁路桥公路桥了,就是搭一座浮桥都极为不易,我看还是趁早打消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我们哥们之间聊聊倒是可以。”麻叔谋补刀道。

“若是避开长江呢?直接修广东到安南这段?”杨二不死心的问道。

“这段也是非常难的,两广一带多的是大山,一座十万大山便是难以逾越的。需要修建铁路隧道,否则就别想了。但”

“穆老,别但了。修隧道难度和长江上修桥一样修不了,李春就是再神通广大这两样也没办法。”杨二没等穆先生说完,就直接打断了他的话,泄气的说道。

“呵呵!这就是客官现实,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小杨你也莫去多想了。”

“唉!不想不行啊!交通不解决,内地的汉人就不可能去安南和缅甸落户,这样那片领土迟早还要丢的。”

“依穆某看,莫说是铁路难修就是公路也非常难以打通的,那边可是喀斯特地貌特征,全是大山。就是在后世那里也是交通极为不便的地方,也是世界上最穷的地方之一,这不像印度大陆。若是要在印度大陆修铁路的话就十分的方便,全是平原。”

“那后世的印度阿三还不是穷的打鬼?”麻叔谋插言道。

“呵呵!那是因为印度阿三人种的问题,印度大陆资源丰富,若是换做他人拥有那片土地,早富起来了。”杨二怼道。

“是啊!印度被英国殖民时期就发展的很好,经济远超同时代的中国。”穆先生道。

“哼哼!等我大隋人口数量上来了,那片大陆也是我们的。还是先别管阿三了,先说说如何解决安南和缅甸的交通问题吧!出台了那么多的优惠政策,可就是没一家汉民愿意迁去的。就是随军的家属,也多有和转业退伍的老公回中原老家安居的,那里留不住人啊!”

“其实也别急,反正现在也没哪个国家跟你抢那块地方,至少数百年里我们没有对手。不如以同化当地人为主,呵呵!我这老广的老祖宗不也是岭南一带的蛮族吗?最后还不是被汉化了的。其实要做的事情非常简单,你不是要教改兴学吗?不如就在那边也同步施行,派老师过去总可以嘛!先让土着的后代说汉话、识汉字、穿汉服、学汉仪,不出三代便全部汉化成功。何需往那里迁民?”

“嗯穆老说的有理,不愧是有见识的大家。此法可行!但还请穆老想想如何让当地经济与我内地同步发展?我内地客商过去极不方便,就算去了也只在沿海几个城市展开贸易,内陆没人会去。”

“快速解决问题的办法没有,但还是有办法的。比如恢复南方丝绸之路”

“南方丝绸之路?那可是云贵川一带的百姓通过马帮运货去往缅甸等地的一种极为艰险的方式啊!”

“嗯!但确是一条能通行的商道。不过你说的那种马帮运货的艰险小道都是马帮们自己踏出来的道路,若是使用官方力量,修建一条较为平整宽阔的道路来这并不难办到。还有只要道路修到云南大理或是保山,便可充分利用澜沧江-湄公河水道,那可是一条着名的国际水道,纵贯整个中南半岛一直到安南府的海港城市。充分利用这条水道还怕缅州和安南经济起不来吗?”

“嗯!不错,倒是一条发展的捷径。我朝有的是好船,大船。如此就连云贵川三地都串联了起来,好!”杨二听了穆先生的话后,有些激动了,起身叫好道。至于在群山中修一条或是几条供骡马能通过的好路,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有了这条水上丝绸之路就可以吸引内地客商前往这些偏远的地方淘金了。还可带动澜沧江-湄公河两岸的经济发展,特别是橡胶等工业原料性商品可以充分开发;还有缅甸的翡翠玉石足以吸引客商不畏艰险前往开采的。

“多谢穆老的开解,让我一扫烦闷。这事我知道怎样去办了。”

“唉想那么多干嘛?有些事情干脆留给后代去作算了,难道你能把所有事情都做完,一步把大隋带进现代化?这次回京我可不想再出远门了,要好好享受下生活了。诶听说杜伏威从波斯那里弄了不少美女回来,连仲坚那是胖子都分了两个在家里养着,哥哥我怎么着也要5、6个吧!快说待会儿哥到哪里去领人?”

“去,去,去!老杜就送回京3万个妹子,这京城文武百官、达官显贵多了去了,僧多粥少了,早分完了,我不一个都没分到吗?”

“你!你不要那是你屋里有三个招呼不过来。怎么可能这些好事没我的份儿?这趟蒙古之行亏大发了哟!”麻叔谋一脸的苦相。

“好了,叔谋别闹了,这波斯人身上有味儿,熏人的很,送给你估计你也受不了的,不要也罢。”穆先生劝解道。

“你要想要也行,反正军中的将领都把你当祖宗供着。你去安南府,那杜伏威手上还有很多,据说这次西征波斯掳了30几万波斯女人回来。你到了那边还可以敞开了挑挑。”

“算了,穆老说的对,有味儿、熏人,不要了,不要了。”

“呵呵!有唐妃然在,谅你只有贼心没有贼胆。”

“呵呵呵呵”三人笑在了一块儿。

现在对于怎样发展缅州和安南州,杨二心中已经有了底了,加上教改一事也有了眉目,心情也就好了很多。

第二天的朝议,杨二是带着一副巨大的南方地图去的。

费了好一番口舌之后,才总算让显德殿百官弄明白了自己的意图。

杨二原以为会有的叫好之声没听见,反倒是迎来了一片群臣叫苦和反对言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