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守孝三年(1 / 2)

加入书签

 春雨连绵,给镐京城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沈乐跪坐在灵堂,黄龙祭祀与青衣老者低着头站在他身后。灵堂外站着三十左右身着青衣的女子。她们的腰间配着土黄色长刃,脸上带着龙头面具。女子们手中执着黑伞,身形却一动不动。而院子中仆役、侍卫们此时却都被沈乐派到了新建好的卫伯府,再过几日,整个长公主府就要搬到那边。

此刻时辰尚早,再加上此时长公主头七已过,宾客们早就离去,晋王父子也已经离开镐京,留下娥须照顾即将生产的娥英,姬家兄妹也已经随太后离开。叶夕因为担心沈乐身体,一直留在府中,但是博望侯他们再镐京迟迟没有找到叶家二公子的踪迹。

“没想到母后还留下这么一股势力。”沈乐说着接过老者递来的密信,今早清晨,这名青衣老者找到了沈乐。

“黄龙大人亲手共同创建了‘黄龙卫‘,后来一直由长公主掌管,如今长公主薨逝,在下组照殿下遗命,与伯圭大人一同将这封信还有这把黄龙爵剑交给大人,若是大人接受,从今之后黄龙清卫将遵从大人指令,同时大人也将肩负起长公主生前职责。”青衣老者恭敬地道。伯圭是黄龙祭司中最年长者,也是祭司团的领袖。在整个大乾拥有着祭祀黄龙的权力,也是大乾宗教除了当初玄教执教外的实权人物。当然玄教叛乱,如今整个大乾的宗教领袖便到了这位老者身上。

伯圭与沈乐也算是有个几面之交,沈乐在黄龙古墓时,黄龙之殇时,便是祭司大人助沈乐破了张景的巴蛇图腾。

沈乐没有说话,而是先打开羊皮书信,信中的字迹娟秀,沈乐自小便是龙薇手把手教着认字,自然一眼便看出这封信是龙薇手书。

“吾儿沈乐见此信,如见龙薇。

或许你会对母后的突然逝去而感到困惑,不必去纠察其中缘由。母后生于皇家,大厦将倾之际,自然要为家族效命。这三十余年来,母后嫁于你父王,夫妻恩爱,生下你们一子三女,娥须、娥英年长,各自已有婚配。王腾性格粗发、醇厚,想来你长姐娥须应是无虞。只是你二姐娥英遇人不淑,张氏家族分崩离析,如今她却又怀上骨肉,母亲实在不忍,你当摒弃前嫌,照顾她母子二人。玥儿尚年幼,长兄如父,她也素与你亲近,待其出阁,你需替她寻一踏实人家,无论贵贱,只求不再重演娥英之事。诸女之事,母后业已安排妥当,只余你一人,母亲最为担忧。母亲知道,此时你年轻气盛,十数年来积攒的雄心也会让你冲昏头脑。可是如今的大乾危机四伏,你初尝权柄哪知其中厉害。你父王称雄一时尚落得如此下场,所以你当小心谨慎,处处三思。现有二事,你要谨记,一来黄龙卫是当年黄龙所创,其势力错杂,牵连甚广,只有青叔一人可全信,他手下三十清衣皆是我龙氏远亲孤女,我将他们收留,悉心培养,可助你一臂之力。是否接手,你自行斟酌。其二我身死之后,你须为我守孝三年,三年内在皇陵结庐,一切事宜我已安排妥当,你只需听从伯圭大人的便可。乐儿,母后今后将不在你身边,你需自强自立,不可沉溺享乐,之后数十年,天下将不再太平,万事小心,母后也会在九泉之下为你祈福。“

沈乐读完龙薇留下的信,深深吸了一口气,他将信收好,放入怀中。转过头去望向伯圭。

“大人可知晓,我母后的死因?”

伯圭摇了摇头:“殿下生前交代过,此事公子不必再问,现今黄龙爵剑就在这里,公子应当考虑的是,是否要接下长公主身上的担子。我不妨先于公子说说这其中的厉害,公子再自行判断。”

说罢他将一把黄色龙首剑放到沈乐的身前,剑鞘上的图案与石壁之上几乎一摸一样。

沈乐一把抓起剑,目光坚定地道:“既然是母后交代,我自己接手。“

“既是这样,老夫该说的还是要说,黄龙卫名称上与大乾几大龙卫军相似,但是它并不直属帝室,而是直属于黄龙大人,其创立之初便是为了守卫中庭,并不介入帝室争端。只是黄龙大人已经回归龙冢,它将黄龙卫全权交付给长公主,长公主又将它交给你,何去何从,还需要你做决断。“

“黄龙大人难道没有留下指示?“沈乐疑惑地问道。

“没有,这便是我最疑惑的地方,黄龙大人生前对很多事情的留下了安排,唯独没有提及黄龙卫将来应当如何。长公主殿下是否与公子提过?“

沈乐摇了摇头,他听了半天依旧一头雾水:“那现在黄龙卫的情况与我说说吧?“

“黄龙卫有四部,分别为青衣、赤衣、黄衣、紫衣,共计一百三十一人,其中青衣部为长公主所创,一共三十一人,时间最短,实力相对较弱。紫衣与赤衣部各有四十人,负责中庭的日常防卫,实力中等,而黄衣部人数最少仅二十人,却是黄龙卫的最强战力。另外各部首领又称衣首。”

“这位应该就是青衣部衣首吧?“沈乐突然问道。

“不错,在下正是青衣衣首青玄”青衣老者点了点头。

伯圭继续说道:“黄龙卫的主要驻地镐京城外的四柱山,除了四部以外,还有三千龙奴在那里。“

“龙奴?那是什么?“这个词沈乐第一次听说,毕竟如今的华陆,龙族与华族合流,谁胆子大到以龙族为奴隶。

“龙奴是龙族的罪龙,当然大部分是亚龙,这算是我们与龙族的定下的盟约之一,龙族每年将会将十名左右的罪龙发配到四柱山,供黄龙卫驱使。在必要时候,这些龙奴也是一股强大的战力。“伯圭坐在沈乐身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