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犹豫(2 / 2)
陈新甲小心翼翼上前禀报,王承恩接过奏折,呈了上去。
崇祯哆哆嗦嗦接过奏折,看了一下,奏折落在了桌上,他的眼睛里,都是惊诧和痛苦。
“杨卿,你这就离朕而去了。”
崇祯神色黯然,不自觉红了眼眶。
陈新甲暗暗羡慕。崇祯朝数百文武百官,没有一人能如杨嗣昌这般,君臣相知,简在帝心。
“杨嗣昌以督师之礼安葬,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文忠!
陈新甲眼中的妒色一闪而过。皇帝对杨嗣昌,可谓是情深义重了。
“陈尚书,河南的战事如何?”
斯人已逝,却还有国事千般,等着他这个君王去殚精竭虑。
“河南巡抚王泰上奏,李自成退往豫北,囤积于河南、四川、陕西交界。如今正是农忙时节,都在抢收粮食,彼此相安无事。”
陈新甲偷瞄了一眼崇祯,迟疑道:
“圣上,朝中议论纷纷,说是王泰在河南严峻刑法,腥风血雨,以至于河南百姓人人自危。更有人举奏,说王泰在抄家有罪乡宦之时,欺上瞒下,中饱私囊……”
崇祯抬起头来,盯着陈新甲看了片刻,直到陈新甲惴惴不安,这才收回了目光。
“王泰是杨阁部举荐,朕一手提拔,这样说来,是朕昏聩无能,是杨嗣昌有眼无珠,是那些河南的权贵神目如炬了?”
陈新甲“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连连磕头,痛哭流涕。
“圣上,是臣没有祥加追问,臣下去后,一定责令有司彻查此事,给王泰一个交待,给圣上一个交待!”
“起来吧,国家重臣,哭哭啼啼,成何体统!”
崇祯不耐烦地挥了挥手,等陈新甲站了起来,擦去眼眶的泪珠,这才加重了话语。
“说谁中饱私囊朕都信,唯有王泰例外。他本就是巨富之家,要银子多的是,何必干这下作勾当。”
崇祯停了下来,看着连连点头的陈新甲,眉头又是一皱。
“傅宗龙在狱中,有没有说什么?”
傅宗龙起先为兵部尚书,蓟辽总督洪承畴请任命刘肇基为团练总兵官,宁远监军高起潜弹劾刘肇基懦弱胆小,傅宗龙并没有立即答复洪承畴和高起潜,后来的奏章草草,被看作视封疆大事为儿戏,因此锒铛入狱。
“圣上,傅宗龙说,昔日流寇东窜西逃,所以有四面张网一策。如今流寇囤积一处,可以分地治之。湖广巡抚汪承诏管辖湖北、河南巡抚王泰专攻河南,陕西总督丁启睿兼管四川,凤阳总督兼管安庆,各自统率所属稳住本镇,一年内可大功告成。”
陈新甲与傅宗龙关系不错,傅宗龙虽然负气要强,但做官还算清廉,官声颇佳。
“傅宗龙在四川干的不错,人也忠厚、老实,难道他有忠君爱国之心。不过,一年可剿灭流寇,未免太天真了些。”
崇祯微微一笑,也许是想起了张献忠部被剿灭、李自成元气大伤的消息,让他一时兴奋了一些。
“丁启睿庸碌,难堪重任,既然傅宗龙整日里抱怨百姓困苦,钱财匮乏,就让他去担任四川巡抚,你看怎么样?”
陈新甲心中一喜,赶紧上前肃拜。
“陛下圣明!”
“奏折上说,山东饥民作乱,堵塞运河,就让王泰担任赈灾大臣,和山东地方官府处置此事,记得不可大肆杀戮。”
陈新甲心头一惊。看来,皇帝是不会调王泰北上了。皇帝如此处置,显然也是对山东官员不满。
崇祯看向陈新甲,若有所思。
“陈卿,你来的正好,这报纸上关于关外用兵的篇幅,你都看了吧。你来说,援救锦州,到底该如何?”
“圣上,臣之见,和这报纸上略有不同。”
陈新甲上前,小心翼翼,细细道来。
万,且守且战,人吃马嚼,师久饷匮,将士锐气全无,如何应战? 莫如与建奴早日会战。以我国中虎贲,对付建奴,断不至落败。不然锦州失守,宁锦防线危急,建奴可从山海关克日进关,威逼京师……”
崇祯脸色阴沉,于御座之上,踌躇不决。
他拿起一封奏折,递给了陈新甲。
“王泰主动请缨,愿意率军北上,为大军遮蔽后翼。你怎么看?”
“圣上,王泰北上中原空虚,攘外必先安内。况且,洪承畴麾下13万大军,都是九边精锐,此举是不是有画蛇添足之嫌。圣上慎思。”
王承恩摆了摆手,陈新甲赶紧肃拜道别,退了出去。
崇祯心事重重,回到寝宫,却看到房中灯火通明,女儿坤兴公主朱媺娖正在兴致勃勃地看着一张报纸,赫然正是«中原日报»。
“爹爹,这报纸上所说,王朴和洪承畴都不堪重用,你换人了吗?”
崇祯不由得一惊,看向妻子,周皇后却笑着摇了摇头。
“皇儿,临阵换帅,兵家大忌。疑则不用,用而不疑。再说,一时间,又到那里去找更好的人来代替?”
崇祯哈哈一笑。女儿年龄虽小,但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
“爹爹,河南巡抚王泰就不错! 济南城大破东虏,襄阳城灭了张献忠。有他前去,一定比那个什么洪承畴和王朴强!”
坤兴公主兴致勃勃,崇祯不由得一愣,呆在了那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