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鬼托梦(1 / 2)

加入书签

 夜深人静,唐僧坐在宝林寺禅堂里挑灯念经,念一会《梁皇水忏》,看一会《孔雀真经》。直到三更时候,才把经书合上,收起来包在行囊里。

正要起身去睡觉,忽然听见门外哗啦啦地风声响,刮起了一阵狂风。

唐僧怕风吹灭了灯,慌忙用褊衫袖子来遮住,灯火却还是左右摇摆,忽明忽暗,房间里显得有些阴森起来。唐僧心里有些害怕,又有些困倦起来,不觉间,伏在经案上打盹。

朦朦胧胧中,听见窗外阴风飕飕,风过后,听到禅堂外面隐隐地有人叫了一声:“师父!”

唐僧抬头一看,门外站着一个人,浑身上下水淋淋地,眼睛里流着泪,口里一声一声地叫着:“师父!师父!”

唐僧正了正身子,强作镇定道:“你是邪灵?还是妖魔?为什么深夜来戏弄我?我告诉你,我是一个光明正大的僧人,我手下有三个徒弟,都是降龙伏虎的英豪,捉妖除魔的壮士。要是被他们看见了你,就会把你碎尸粉骨,化作微尘了。我是慈悲为怀,行个方便,你趁早远远地走了吧,不要上我的禅门来!”

“师父,我不是邪灵,也不是妖魔。”

“那你为什么深夜前来?”

“师父,你仔细看我一眼!”

唐僧仔细一看,呀,只见那人头戴一顶冲天冠,腰系一条碧玉带,身穿一领飞龙舞凤赭黄袍,足踏一双云头绣口无忧履,手里拿着一柄列斗罗星白玉圭:这分明是一副国王打扮!

“你是哪一朝的陛下?”

唐僧诧异地问了一声,不敢失礼,伸手去扶国王。双手到处,却摸了一个空,差点跌倒了,回转身来再看,那国王还是站在原地,原来只是一个虚影,摸不着。

唐僧又问道:“陛下,你是哪里的国王?是不是有人篡位作乱,半夜逃生到这里的?”

那国王两眼垂泪道:“师父啊,我家住在正西方,离这里只有四十里远近,那里有一座城池,叫做乌鸡国。”

“陛下为什么不在城里睡觉,来到了这里做什么?”

“师父啊,我来这里,是因为五年前天降大旱,百姓们颗粒无收,饿死了很多子民。”

饿死了人来找我做什么?要念经超度么?唐僧道:“阿弥陀佛!陛下啊,古人云,国正天心顺。想必是你不慈恤万民,所以遭了天灾?你回去开了粮仓钱库,赈济黎民百姓,痛改前非,老天有眼,自然保你风调雨顺了。”

“师父啊!”国王诉道,“寡人这一生,自问没有作恶。为了抗旱,寡人曾大开了国库,散尽了钱粮,文武百官也停发了俸禄,寡人膳食也停用了荤腥。又仿效大禹治水,与万民同受甘苦,沐浴斋戒,昼夜焚香祈祷。谁曾想,这些都没有用,反倒一连干旱了三年,以至河水干,井水枯,饿殍遍野。

“那时节,正在急难时候,忽然从钟南山来了一个全真道士,能呼风唤雨,点石成金。他先去见了我的文武百官,再来见寡人。寡人当即请他登坛祈祷,果然有灵,他令牌一响,顷刻间就大雨滂沱。寡人只要三尺雨就足了,他说久旱之后,雨少不能润泽,又多下了二寸。求雨之后,寡人为示感谢,与他八拜为交,以兄弟相称……”

唐僧插话道:“这是陛下大喜啊!”

“喜从何来?”

“那个全真道士既然有这样的本事,陛下要雨时,就叫他下雨,要金时,就请他点金。还有什么不满足,要离了王宫来这里?”

国王悠悠地道:“请师父听我再说!寡人与他兄弟相称,同寝同食,倒也过一段安乐时光。到了第二年阳春时候,春光大好,一天,寡人与全真道士一起散步,到御花园里去赏花。走到八角琉璃井边上,他指着井叫我看,只见井中有万道金光发出。他哄寡人到井边看是什么宝贝,寡人趴在井口,伸头往里去瞧,被他从后一推,把寡人扑通一声推下井去,又拿石板盖住了井口,填上了泥土,移了一株芭蕉栽在上面。可怜我啊,就淹死在了井里,已经死去三年了,作了一个落井而死的冤鬼了!”

唐僧一听是鬼,吓得毛骨耸然,又不敢得罪,没奈何,只得和他说话,问道:“陛下,你说这话没有道理。你既然死了三年,那些朝里的文武百官、三宫六院的皇后嫔妃,怎么就不寻找你?”

国王叹了口气:“师父啊,说起他的本事,世间少有!自从害了寡人,他当时在花园里摇身一变,就变做了寡人的模样,没有丝毫差别。现在他坐着我的龙椅,占了我的江山,文武百官都认他为主,三宫皇后、六院嫔妃,都归了他了!”

“陛下,你也太懦弱了。”

“怎么讲?”

“陛下,妖精变作了你的模样,侵占了你的江山,文武百官和后妃们不知道,但是你自己清楚明白。你为什么不去阴司阎王那里去告,把你的屈情申诉申诉?”

国王叹息道:“他神通广大,天上地下的官吏都和他熟。城隍常和他喝酒,龙王都和他有亲,五岳神仙是他的好朋友,十代阎罗是他的把兄弟。我是想告也没有地方告啊!”

“陛下,你在阴司里没有本事告他,又来阳世间找我什么?”

“师父啊,寺门前有护法诸天、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各路神明紧随师父鞍马护佑。我这一点冤魂,原本哪里敢来找你?刚才是被夜游神吹一阵神风把我送进来的。他说我三年水灾该满了,要我来拜请师父相救。他说你手下有一个大徒弟,是齐天大圣,最能降妖除魔。所以我来拜请师父,万望师父慈悲,到我宫里拿住妖魔,让百官后宫辨明正邪。寡人结草衔环,以报大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