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别人家”的孩子,最让人心疼(1 / 2)

加入书签

 “你不该有我这样的儿子,再见了,爸爸。”</p>

前几天,南京一位13岁男孩离家出走了,他在便笺上写下这样的话。</p>

仔细一看,不由伤感——</p>

这张纸条上,称呼写着“亲爱的爸爸”,落款用的是敬语。孩子稚嫩的笔迹下,满纸决绝却又十分不舍。</p>

果然,当民警找到他时,孩子又高兴又沮丧,哭诉道:</p>

爸爸觉得我这不行那不行,还经常拿我和别人家孩子比,他不喜欢我,我只好走了。</p>

寥寥几句话,道尽了心酸,让人听了直呼心疼。</p>

难怪有网友评论:这么懂事的孩子,却被家长的高要求给逼走了,家长能不能长点心,别再比了!</p>

心理学家曾奇峰说:过度期待,就是施虐。</p>

为人父母,我们常对孩子怀抱美好的期待,但当期待过度,就容易陷入盲目攀比和教育焦虑之中。</p>

看似好心的期待,正在毁掉孩子的将来。</p>

别人家孩子,让自家孩子活成了孤岛</p>

知乎上曾有人问:</p>

如何摧毁一个孩子的自信?</p>

有个高赞回答:</p>

让他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里。</p>

从小到大,“别人家孩子”就像一个神秘的宿敌:TA品学兼优、才艺出众、身体倍棒,哪哪都行!</p>

可是在《少年说》里,有个“别人家孩子”居然也被妈妈嫌弃,“你看看你们班同学,每个人体育都及格了,而你什么都不行。”</p>

看来,“别人家孩子”早已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父母过度期待下形成的综合体。</p>

和这样的孩子比,谁能比得赢?</p>

《明星大侦探》里,也曾有一期这样的主题。</p>

黄明昊饰演的贾乖巧,一出生就被迫和“三极小孩”作对比,一旦达不到预期就会被取代。</p>

它是爸爸用高科技设计的产品,不仅拥有和贾乖巧一样的容貌,还极其乖巧、极其努力、极其专一,是大人期望中的孩子。</p>

叛逆调皮的贾乖巧,只好假冒成“三极男孩”生活。</p>

十几年来,强大的对手都像紧箍咒,吞噬着他:</p>

他极力压抑天性、假装乖巧,逼不爱读书的自己“一直在学习”。</p>

他缺乏安全感,房间里贴满横幅督促自己努力,生怕暴露不被大人接纳的自己。</p>

当他终于改造成“别人家孩子”苟活于世,却痛苦地发现,真实的自我被迫在陌生的世界里风雨飘摇。</p>

因为父母的私欲,孩子竟然被逼成一个赝品,活成一座孤岛,何其可悲?</p>

叶芝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p>

而攀比,犹如一盆冷水浇在孩子熊熊的生命火焰上。</p>

我们以为它能鞭策孩子走向更高处,却不曾想到,当孩子的驱动力来自于攀比,他将活在别人的阴影里,丧失真实的自己。</p>

比落后更可怕的,是孩子痛苦、自卑的度过一生。</p>

过度期待,让“亲子关系”剑拔弩张</p>

有人说,父母要成为容器,允许孩子的活力自由流动。</p>

现实中,我们却常期望过高而给容器加塞,让孩子窒息,把亲子关系拖入绝境。</p>

曾有网友分享了一段亲身经历:</p>

父亲因文革错过了高考,就把名校梦寄托在我身上。</p>

从小到大,我都不准跟小伙伴玩,日程表里都被补习班塞得满满的。</p>

我很怕考试,只要没考进前3名,父亲就会打我,考得好了他又会定一个更高的目标。</p>

中考时我考了年级第一,父亲四处炫耀,还把高考目标定为清华。</p>

高考前夕,我压力太大出现了幻听和心悸,父亲骂我怂包,警告我必须考上清华,不然就别回家。</p>

最后考砸了,亲戚们笑话我,父亲毒打我,“养了一个废物!”。</p>

大学时,我一考试就做噩梦,梦里都是他举着鞭子骂我废物的情景。</p>

如今我有了稳定的工作,却很少回家,因为我不敢面对父亲。</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