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李老僧的两难(1 / 2)
第169章李老僧的两难
“嗯嗯,四太子不参与围攻汴梁之战,其实也并非坏事。”听到金兀术不打算亲去汴京攻城,李老僧有些失望,又有许多欣慰。
李老僧是上京公认的大德高僧,按照翎羽公主和她的小伙伴们的说法,他们当年误打误撞地遇到李老僧的时候,他就坐在一个山洞里坐禅了十八年。
“那处山洞里,到如今还有大师的影像呢!”翎羽公主等人言之灼灼,其他去过山洞的人们也都随声附和。因为那处山洞里,当然会有李老僧坐禅的影子了。
昔日李老僧一路北行,沿途都曾预备了不少“神迹”把戏,虽然大多数“神迹”很快都要湮灭,但是谁知道哪一天,某处“神迹”就能帮他遮掩了身份?
所以在李老僧错吃草药,神志不清以前,他就曾在山洞中做过不少的布置。这只能说,李老僧的确是个天生的密谍人选,安宁算是捡到宝了。
不过李老僧在成为大德高僧之前,却是个风流惆怅的道士。然而再往以前追溯,他又是明教的狂热信徒。
此外,他还是个“知兵”之人,曾被方腊册封为“兵部尚书”。那时的李老僧,名字叫王寅。后来改口姓李,完全是因为女儿李师师姓李,所以他就“父随女姓”了。
方腊的败亡,明教的覆灭,让他对赵宋朝廷,视如仇寇。东南方腊的失败,也曾让李老僧一度心如死灰。他曾谢绝过安宁的招揽,想要在江湖上漂泊余生。
但是童贯北伐失败后,游走在北地的李老僧却再也无法继续颓废了。因为北地的凄凉和残酷,让李老僧清晰认识到,不但赵宋不行,方腊不行,北方的女真人更不行!
这也是李老僧犹豫再三,终于还是倒向安兆铭重要原因。因为他亲眼所见,海州行!
所以,李老僧才会主动回去青州向张叔夜献策,又与花和尚鲁达联手刺杀了张觉。此后更是不远万里地奔赴上京,想要在上京城里也搅起一滩浑水出来。
但是上京百姓的朴素和安逸,却让李老僧犹豫再三。这些女真百姓,其实十分淳朴好客,他们的日子也是过得极为艰难。
他们去抢掠南朝,并非是天生残暴。完全是为了获得生存,因为他们缺少生存下去的物资。为了生存而去抢掠,这在李老僧看来天经地义,因为他也时常这么干!
那么,问题来了。汉人的百姓被他李老僧抢掠,和被女真人抢掠,难道真会有不一样的心情吗?难道被他李老僧抢掠了,那些汉人百姓就可以心生愉悦?!
都是扯淡嘛!随着生活日渐安定,李老僧必然会有不少女真人的信徒和朋友。那时的李老僧,心境也在改变。他不再仇视女真人,而是醉心佛法,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德高僧。
他也完全不必在介入海州故事,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参与了高子羽的计划。因为他的本质,依然是豪侠之士,也是一个“民族主义”的战士。
嗯嗯,这个词,依然是安公子的新发明,李老僧觉得非常契合自己的心境。
他从未放弃对赵宋的仇恨,但也未忘记自己的汉人身份。这让李老僧陷入矛盾中,似乎很希望金兀术一举拿下汴京,宣告赵宋王朝的覆亡。可另一方面,李老僧又在犹豫不决。
赵宋覆亡固然罪有应得,可是汴京和大宋的百姓,又何其无辜也?汉人的耻辱,又要多久才能洗刷干净?何况海州的安公子,又怎能坐视汴京危殆呢?
既然如此,难道咱们就不能先下手为强?比如海州抢先出手拿下汴京,不好吗?
李老僧沉吟良久,终于觉得还是给金兀术多剖析一点厉害关系才对。反正不管怎么打,金兀术也不可能是明公,嗯嗯,安公子的对手。
“喔喔,大师此言,却又是何意?”金兀术颇为玩味地看着李老僧,问道。
“四太子请想,这自古以来灭人国家、毁人社稷的大将,能得善果者几人?夫灭人国者,必要集天下怨气于一身也。因此招至君王、同僚猜忌者,亦不知凡几也。
君不见昔日韩信、白起之祸哉?四太子固然天降伟人,远迈古之良将。然而若能不沾染这些亡国的因果,却又何苦定要过去招惹?”李老僧小心翼翼道。
“唔?哈哈!大师果然言之有理也!嗯嗯,若某家直接去汴梁城下,只怕那些蒙兀人也要束手束脚,放不开他们的凶残,又怎能去震慑宋人?
何如吾就此领兵东去山东,一来救了挞懒,二来也堰塞了海州西顾之念,三来可以委过于蒙兀人?最后还能卖张益谦一个好,让他少在背地咒骂某家失信!呵呵,呵呵!”
金兀术想通了这些事,决断起来就绝不再拖泥带水。自己在磁州的时间确实太久了,每次看到张益谦幽怨的眼神,金兀术都要觉得不好意思。
人家平白担了一个“汉奸”的骂名,本是想要护佑磁州百姓安危的。结果自己却赖在此地从不说离开。此前与张益谦约定的磁州诸事,也一样都没有落实。
惭愧啊,惭愧!金兀术觉得张益谦是个很不错的治民干吏。索性就加大同尹高庆裔为尚书左丞,假河内节度使。又以张益谦也磁州知州,同时辖制邢州、洛州、相州诸地。
要说在用人上,拜《苍梧邸报》“十大汉奸”所赐,金兀术对这些列名“汉奸”名册里的汉人官吏们,表现得十分信任。
道理也很简单,这些汉人名节已毁,回不去了。想要摘下“汉奸”的名头,那就只有帮我大金混一天下,才能改写这历史的评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