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吕生的决断(1 / 2)

加入书签

 第181章吕生的决断

大帐外,传来微不可闻的一声叹息。身上穿着蒙兀人破烂袍子的吕生和王重阳,再也想不到世间居然真有这样丧心病狂的人。

蒙兀人的残暴,他们一路走来都有耳闻。杜充的无耻,却生生扯碎了他们对文人底线的最后一丝期待。汴京不可持也,汴京城里的官家,也是不可依仗了。

很简单,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杜充这样的臣子,他的同僚,他的皇帝又能好在哪里?王重阳颇为昔日恩师李似矩飞蛾投火不值。

恩师不惜身死也要扶起来的这个小皇帝,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甚至若郭药师还在,怎么可能会让敌军真就这样兵临城下?而自潼关以来,又有多少大宋子民被蛮族屠戮?

王重阳在真隐观修真的时间不过一年,就再次心浮气躁起来,险险几次走火入魔。甚至一度开始萎缩的胯下葡萄,也再次大了起来。

赵老观主长叹一声:“老道就说嘛,这哪里是个修真的道士,分明就是索命的阎罗嘛。师侄你却非要招揽了进来?!说不得,或许这次还要搭上咱真隐观几十口子性命呢!”

唠叨归唠叨,赵老观主还是尽出真隐观弟子四十五人,跟着吕生、王重阳一起下山。按照赵老观主的说法,就是四十九人,多一个都不行。

“大涵之数五十,遁去了一,能用的就是四十九了,你们四十七人,加上安宁和洪七,就算四十九了。绝对不要再添人呢,所谓过犹不及啊!”

不过任凭老赵如何唠叨,事实上他们这一行人也达到了七十七众。因为苦守在东山的林朝英,也率领她的明教余孽跟着下山了。

这一次的天下危难,据说远比前两次更加厉害。女真人汇聚了西夏、蒙兀举国来攻呢。天下绿林豪强之辈,也在纷纷响应地方官府号召,组织义军汇聚汴京勤王。

沿途自会遇到一些从潼关、洛阳溃散下来的西军,以及逃难的百姓。对于蒙兀人的残暴,更加让这些豪杰之辈义愤填膺,沿途不断嘶喊着口号:“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这个口号最初传自海州,自从安兆铭提出汉民族主义后,渐渐地,民间就把“中华”二字再次渲染开了,用来指称更加宽泛的汉家文明范围。

因为很多地方的百姓,其实不敢确定自己是否就汉民族身份?比如八闽之地,岭南的粤桂,巴蜀,甚至琉球、瀛洲、麻逸、占城这些海州殖民地的子民,身份就很尴尬。

但是用上“中华”二字,那就一点问题都没有了。这说明,哪怕穿货安宁,也有他的历史局限性。而这个时代的大宋,也远没有安宁想象的那么迂腐不堪。

吕生、王重阳、林朝英这一拨人马,倒是显得更加安静。只不过在路过虞城时候,他们遇上了自洛阳南逃的王襄所部。

此时的王襄扎营在赵构身后,以为后军,据说如今的应天府,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天子行营所在。真要是汴京失守,无论官家是否过来,这里都要立起新朝廷的。

应天府嘛,本来就是太祖皇帝的龙兴之地。如今大宋残破,应天府再次龙兴一下子,也是题中之义,应该的。

据说康王正在招揽人才,连自海州出使过来的洪浩都要扣留不放。洪浩索性就绝食抗议,搞得赵构很没面子。

然后赵构又听说吕颐浩要去巴蜀三哥那里,路过应天府?那啥?巴蜀之地本王另派人过去好了,吕某人就留在应天府听差吧?

此时的赵构身边,文武荟萃。不说岳飞、韩世忠、刘琦这样的当世精锐,便是杨惟忠、王渊、刘光世、张俊、苗傅、刘正彦、辛永总、辛道宗等将,也都一时之选。

何况还有范仲熊、沈梲这样允文允武的军略谋臣,此外汪伯彦、黄潜善、吕好问、张浚这些州府大才也是纷纷跟随。

甚至赵构还在设法迎接李刚、张邦昌这些不被汴京官家信任的宰执大臣,一起过来应天府共襄盛举。所以路过宝地的吕颐浩,又怎能逃出赵构的网罗?

西道都总管王襄不战而逃,有罪于国家,原本赵构是想拿他问责的。可是黄潜善却凑过来说,王襄固然不战而走,可他西道都总管的兵如今不下两万人,还都保持了建制?

那就授王襄后军总管一职如何?不过赵构还是让王襄驻军虞城,不要他们这些残兵败将们带坏了自己的军伍。

此后就是韩世忠连日过来检点军马,搜罗军中壮卒充实他的广锐军。此前韩世忠苦守石岭关,可被粘罕的投石机祸害不轻,所部损失惨重。

说不得,就要从王襄的军中找补过去。似这样便宜的事情,刘光世也很上心。他的人马一直都不多,但是刘光世却是个很有理想的人。

胜负输赢不论,只要能统十万大军纵横南北,那就是他刘某人的一生报复所在!可想而知,“后军统帅”王襄的大营里,最后还能剩下多少人马?

王襄自然不甘心手下兵力被人洗劫一空,但他也不敢去找康王理论。于是便四处设卡,想要把各地勤王来的江湖豪杰,收入自己营寨。

反正,乃们给谁家当差不是差事啊?但是这些绿林豪强们,却要去汴京勤王的!你王襄在洛阳不战而逃,还让蒙兀人祸祸那么多百姓,咱们怎么能信你的鬼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