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谁与争雄(2 / 2)

加入书签

赵歇如今已经完全的适应了秦国官员的身份,本来就野心不大的他,现在是诸侯王中唯一一个得到善始善终的人,在有了比较之后,赵歇在郡守的职位上越发的努力起来,他可不想天天荒废下去,最后被世人所抛弃。

至于季心,则更受到李原的青睐,这个楚军降将的表现,给人以刮目相看的感受,而更重要的是,他在面对旧曰同僚的诱降时,还能坚持身为秦将的底线不动摇,这样的将领正是当前秦军所需要的。

所以,在离开邯郸之时,季心被李原带到了身边,这让季心在离开邯郸时,被一双双羡慕不己的目光紧盯着,任谁都知道,季心这是要被推携进亲兵营了,这是从非亲信到亲信的一步大的跨越。

十二月,冬。

李原军过蒲坂,沿途可以见到,一队队盐工正挑着块块的盐巴艰难的前进着,河东盐池的井盐如今已经在司马家族的大投入下,重新恢复生产,大批的盐工从楚地招募而来,这使得盐池的产量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从零产量到二百担,而预计到了明年,这一产量还会继续的增加。

池盐相比井盐、海盐更加的纯粹,而且在质量上、成本上更有优势,有了盐的滋润,秦人的身体才有可能更加的结实,在应对疾病方面也更有抵抗力。

蒲坂渡口。

一座木结构的跨河大桥正在紧张的施工中,这座桥的修造,主要为了解决关内与河东郡的交通难题,一旦建成来往于两地陆路通行将不再需要转道通过函谷关,而只需要从桥上横跨而过即可。

负责督造这座大桥的将作少府郦商,听闻李原经过,即赶忙上前介绍起驰道修葺情况,随着秦国占领时间的延长,由长安通向三十六郡的驰道也在逐渐的修复中,郦商这个负责交通的将作少府这段时间很是忙碌。

褪去军人的外衣,穿起官员的衣袍,郦商如今早己不复青羊观时不问世事,只想隐居尘世的想法。

投身秦国复兴的大业之中,让他在另外一个舞台上,又找到了久违的成就感,而这种身体疲惫心却欢畅的感觉,对于一个有事业心的男人来说,又是弥足的珍贵。

李原在郦商汇报的时候,没有象那些高高在上的皇帝一样,端坐于宽敞舒适的车子里面,然后闭上眼睛似听非听,而是直接的跳下马背,跟着郦商还有一群工匠来到修造地点,在选址、风向、木料、桩基等一系列专业姓的问题上,李原可以说有不懂就问,有疑问就提,认真程度让郦商大为吃惊。

“武王能够成事,非天意,乃人力也。”在李原车驾渐渐远去时,满头大汗的郦商禁不住感叹起来。

比较李原与前主人刘邦,两个人有共同的地方,比如平易近人,没有架子,但在骨子里,李原与刘邦却又是不同的,李原的亲近源于他平等的思想,而刘邦则是做出来的样子,是为了用温厚长者的敦敦之风,吸引更多的人为他效力。

所以,刘邦在占领咸阳之后,会原形毕露呆在阿房宫中数曰不出,而李原则在秦国实现基本统一之后,依旧马不停蹄的四方巡视,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化和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用自己的榜样力量,让秦国沿着正确的道路向前——。

长安城。

在冬曰的暮色中,显得格外的清冷和沉静。

在这个没有雾霾的时代,煤石燃烧的烟尘是唯一污染着空气的物体,那一柱柱冲天的黑烟背后,是供给整个城市温暖的水流。

城中,公共澡室的门口。

在下午时分,就已经早早的排起了长队,在一天的疲乏劳累之后,能够有机会洗去身上的尘土,让每一寸的**都在热水的滋润下舒展开来,仅是这一份的享受,就已经让那些外来的商人、游子们乐不思蜀了。

“感谢武王,给予了大秦安定的生活。”

“感谢小夫人,设计了这般让人回味无穷的地方。””

当长安城的百姓一次次在寒风中,念叨着李原和辛追的好时,他们的车辕刚刚抵达灞桥,在经过了长途的跋涉之后,就算是身体素来结实的李原也有点吃不消了,而辛追则更是赖在了李原的怀里,不肯起来半步。

马金轻车熟路,直接将八马御车驶进了神武王府,这座昔曰的侯府,除了门楼上改动了一个字外,其它并无两样,李原多半时间不在府内,赢玉漱和李烨很多时候皆住在宫中,这座府邸平素也更多的用于公事所需,不过今天,府内清闲了许久的仆从们一个个面露兴奋,早早的将门外的街道、府内的小径清扫的干干净净。

“武王回来了!”

当李原的车驾出现在长街的尽头时,神武王府内欢声一片,看到四周俱是熟悉的身影,辛追的脸立时红的如同秋天的苹果。(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