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 稳扎(2 / 2)

加入书签

南洋现在几乎成为了一个流放之地,或者是一个追寻梦想之地,关于南洋,有着很多传说,特别是在自治区报纸的推动下,更是将南洋描述成了一个一望远际,土地多得用不完的地方,甚至只要空着手去,只要努努力,两年之内就能成为一个拥有良田百亩的小农场主,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地广人稀,再加上利用一些土人干活,南洋开发确实是一日千里,也迫使自治区不得不加快航海的脚步。

一打一拉,使得大宋很快就平定了内部的争端,想不愉快速平定也不行啊,由于混乱地带靠近自治区的南部和东部战区,一旦让这些义军骚扰到了护**的驻地,那么护**就有了理由出兵,大宋是绝对不愿意看到自治区的大军踏入宋境的,上次勤王打的是志愿军的旗号,事后一概不认帐,还好最后请走了,也着实让大宋出了一笔血,这些三极军粮就是如此订购的。

有了竞争和压力,大宋的效率也变得快了起来,甚至有了自治区报纸的监督,就连大宋的那些权相之流行事的时候都要三思而后行,因为自治区已经与大宋沟通了一下,给报纸的记者们都安上了皇家的身份,出入自由,可以自由的采访,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这一招,实在是太损了。

而大宋对自治区所控制的南洋也是垂涏三尺,几次发来信函,都想要与自治区在其它区域那样协同管理,不过都被拒绝了,而这种拒绝,并不是孙阳的个人行为,而是行政院和军方共同的意见,就连那些大宋派遣官都不同意。

南洋才刚刚开发,各方面还不是很成熟,特别是南洋处于山高皇帝远的情况下,更不能让大宋跟着折腾,至少也要五年,五年以后才可能谈起协同管理来,不过自治区还是允许了一部分大宋派遣官先行进入南洋跟着学习。

自治区对南洋的控制是极为严格的,各级官员都是两年一轮换,反正这条航道已经走熟了,很是安全,就连那一个团的驻军,都是两年一轮换,绝不会让他们停留太长的时间,在通讯不便的情况下,也只能利用这种方法了,而且军队与行政官员的轮换是错开了,防止落到最后军政一体。

行政官员的轮换还好说,直接派人接任就可以了,在军方的轮换时,是由两个精锐团一起前往,占据人数优势,然后留下一个团,再接回一个团的这种轮换方式,就算是有人想赖着不走,也要考虑一下带着平叛军令而来的轮换部队的态度。

南洋几季的产出,大量的粮食等运回大宋,极大的弥补了新占领区域的粮食危机,甚至还能发一部分到草原去支持**军的**活动。

这一仗打完,松一口气的不仅仅是大宋和自治区,蒙元也是长长的松了口气,虽然打输了,但是他们已经摸清了自治区军事行动的规律,至于大宋,他们压根就没有看在眼中,大宋能够保住自己就算是不错了。

自治区每占领一处新的地盘之后,都会收缩兵力,很少两线甚至是多线开战,稳步前进,占领一处经营一处,直到经营得差不多了,才会再一次开战,这个间隔少则一年,多则三四年,当初自治区草创的时候,足足经营了三年之久,才开始第二次大规模的征战。

自治区的这种做战方式虽然推进速度缓慢,若是想完全收复中原,没有个十年二十年的都完成不了,但是这种方式却也是最让蒙元头疼的,因为自治区每占领一处,都会动用数十万的俘虏拼命的先把道路交通修建完成,依靠着便利的交通,步兵的行进防御速度一点也不比骑兵慢,甚至反应还要比骑兵快上几分,让蒙元根本就没有一点漏洞可以钻。

这一次直接占领了黄河入海口到石门这一线,自治区已经开始调用三十万俘虏,从南洋、北方榆林还有秦川平原的渭南等地征集了大量的二三极军粮用于俘虏的粮食应用,甚至还从刚刚修通了道路的蜀中订购了不少的军粮,大把的资金洒出去,一来可以加快农业的整合速度,提高民间的经济实力,二来也可以更快速的修通新占领区域的交通网络。

由于这里是双方共同占领区域,所以大宋也不可能置身事外,不过大宋已经很难在短时间之内拿出几千万贯来投入其中,这份钱就算是向自治区借的,应该说是向自治区的百姓们借的,以大宋的税收做抵压,又发行了一批两亿贯的五年债券,年收益百分之二十,不过随着两安公路的修通,大宋境内的商业活动也变得更加繁荣了起来,商业税收也一下子变得更多起来,五年之内还清两三亿贯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而自治区首先要修建的就是一条从太行关经过石门,通过沧州,再达到出海口的公路,甚至在海边,港口,船坞也在修建当中,之前一直都在借用大宋的出海港口,很不方便,还要白交不少的税,有了自己的出海口,一切就都变得简单了起来,而且这个海港口,完全就是在一片白地上建起来的,在专科学院做出来的设计图当中,这完全就是一个超超泉州的超级临海大城,在未来,这里将会成为海运中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