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十年之后(2 / 2)

加入书签

除了军事上的变动,在边军统帅的问题上也发生了变动,李延宗被李谅祚调往了安西军团、李察罕被调往了草原军团,而李孝仁则被调往了河湟军团;这三个人都是大夏国拓跋李氏皇族,其中两个人掌握的兵力都增加了,只有李孝仁的掌握的兵力减少了;另外河套军李谅祚交给了梁格嵬,而大同军团则交给了昔里仟部;至于原来的河套军统帅老将集辣思义则被李谅祚调回了朝廷,任命为军务使。

夏军经过这次裁军整编,战斗力非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提升,夏军所有的精锐都被李谅祚集中到了御林军团当中,而整个御林军团全部由职业军人组成,这些在大夏国除了打仗就是准备打仗;而其余的五大边防军团则是半职业军人,平时训练戍边到农忙季节还要屯田;每个军团都有专门的农场,如此以来就大大减轻了朝廷的军费负担。

整编减少了军费支出,而军事上的人员调动则让李谅祚彻底的掌握了所有的军队,消除了一切隐患,对于李谅祚来说最大的隐患其实就是集辣思义统领的河套军团,而现在这个隐患已经彻底消除了,如今边军军团的统帅不是大夏皇族就是李谅祚教出来的学生,对于李谅祚可以说是十分的忠心。

十年的发展让整个大夏国的国力显著增强,如今大夏国的人口已经达到了一千余万,在农业时代人口是反映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人口意味着劳动力、生产力和兵员;有了足够的人口,李谅祚也要有足够的粮食来养活他们;如今整个大夏国的主要产粮区分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湟谷地、大同盆地、西州的绿洲和河西的河谷地带;尽管西夏十分注重农田水利工程,但是大夏国的粮食产量依旧无法满足国内人口的需要,粮食依旧是阻碍大夏国发展的一个重要难题。

大夏国的粮食除了自产以外,剩余的部分全部都是靠从大宋购买,为了防止夏宋关系恶劣后大夏国出现粮食断缺问题,这十年来西夏很大一部分财政用于了粮食储备,在贺兰山的大山之中,李谅祚下令开凿了很多的山洞用来储备粮草,同时在兴庆府周围也兴建了很多的粮仓;要不是大夏国可以向大宋倾销青白盐,光购买粮食这一项就可以将大夏国国库啃下去一半。

做粮食储备可不是仅仅是购买粮食这么简单,同时还要建立粮仓、运输、防潮等等,这可是一笔不小的的花费;不过这些年大夏国的粮食储备还是很客观的,官府各地储备的粮食加起来已经达到了三千万石,总价值一千五百万余贯,而为了储备这些粮食大夏国最少要花费四倍的价钱。

新的一卷开始了,新的征程也开始了,接下来的故事更加精彩,请大家继续支持天宇,天宇在这里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陪伴,天宇感激不尽……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