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群英荟萃(1 / 2)

加入书签

 年轻人惊讶的放下野猪肉,拱手道:“世子爷如何认识在下这山野闲人?”</p>

李原神秘一笑:“李兄乃贤良之后,在下慕名已久,一直铿缘一面,甚为遗憾,没想到今天却异地相遇,我得感谢这场好雨啊!”</p>

李西华道:“看来世子是真知道我了,在下并没有在江湖上走动,你是如何知晓的?”</p>

李原道:“我听一个姓金的前辈说的,不过我跟那位前辈也不熟,只偶然听到他说起李兄,如今那位金前辈也已经离世。”</p>

李西华思索道:“姓金的前辈,可能是某个认识家父的长辈吧。不过我也很仰慕世子,今天和世子相遇,也着实是大大的惊喜。”</p>

几人声音都压的低,吴应熊一帮人吃喝嘈杂,倒也没听清说什么。</p>

李原道:“那李兄又是如何认识在下的呢?”</p>

李西华道:“我只听过世子诛杀鞑虏的美名,但确实没有见过。不过这几位天地会的好汉,却是认识的。又见世子相貌堂堂,人才无双,被簇拥在中间,想来世上也没有别人了。”</p>

“见微知著,佩服!”</p>

李原当下一一介绍冯锡范等人,又说道:“李兄乃是李岩和红娘子两位前辈之子,文韬武略,无一不精,是天下少有的少年英才,你们不可怠慢。”</p>

他这话倒不是完全吹捧,如果没有自己横空出世,年轻一辈中,绝无人能出李西华之右。</p>

众人自然知道李岩和红娘子的名声,虽是李闯麾下,但忠直贤德,豪爽侠义,爱民如子,因不满李闯在BJ城的种种恶行,从而不为李闯所喜,后被牛金星诬陷而死。</p>

至于李西华本人是不是文韬武略,众人将信将疑,武功肯定是不差的,但文韬嘛,还有待验证。</p>

李原口称其英才,众人也只以为是客套话。</p>

李西华和众人一一见礼,举止从容,谈吐得体,虽是书生打扮,但豪爽洒脱而不迂腐,很对大家胃口。</p>

</p>

李原和李西华聊得很是投契,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当即便招揽道:“天下板荡,神器旁落,正是仁人志士奋起的时候。</p>

李兄文武全才,隐逸山林岂不可惜?在下不才,有志驱除鞑虏,恢复汉家河山,正渴望豪杰之士共襄盛举。不知李兄可愿出山,助我一臂之力?”</p>

李西华慨然道:“世子是盖世英雄,台湾是汉人最后净土,若要驱除鞑虏,一扫胡马腥膻,舍世子其谁?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在下名微才薄,蒙世子看重,敢不赴汤蹈火以为前驱?”</p>

说着起身就是一拜。</p>

李原心下欢喜,忙着,笑道:“你我兄弟相称,不必多礼。”</p>

李西华坚持道:“礼不可废。世子礼贤下士,臣下铭感五内,不过君臣名分既定,不可不守礼而行。”</p>

李原遂不再坚持,坦然受了一礼,定下了君臣名分。</p>

这是他亲自收揽的第一个人才,算是嫡系心腹了,心中十分看重。</p>

李西华文武兼资,忠义豪爽,现在只是缺些历练,好生培养一下,就是下一个陈近南。</p>

这样的人才,放眼江湖,可是不多见的,遇上了,肯定要想办法招揽,这比一般的武林高手,可强多了。</p>

而且此人对明朝没有任何眷恋,等以后赶走了鞑子,涉及到郑家和朱家正统之争的时候,就非常可靠。</p>

李原心中感慨,在江湖上混,有个好名声果然很重要,比如陈近南,走到哪里都受人敬重。</p>

再如宋江,许多好汉听到他名字纳头便拜。</p>

自己如今一举成名天下知,名头可比宋江响亮多了,如今也看到好处了,李西华也差不多是纳头便拜。</p>

要不然的话,单凭一个延平世子的身份,想要收服对方,可没那么容易。</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