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章(2 / 2)

加入书签

执佩想了想,又指了指宫署:“和尚说,有个尼姑……”

她在姬烈手心写了法莲二字,大概应该是这么个法号,她相信,这个线索在汉王手上,比在她手上有价值,趁着此事发生不久,立时追查,肯定会查到些什么。

姬烈点头:“老三,你去打探一下,便宜行事,京师汇合。”

熊熊烈火间,姬烈驱着马慢慢上山:“裴鸿带着五郎他们估摸着也快回来了,届时他若问起,你与三郎只管说不知道便是。”

装傻嘛,执佩知道。她又不是真的小孩子,当然知道对着那个一路同行的礼部侍郎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回头与阿兄对好台词便行,就说他们一直躲在灵堂,什么也不知道。

只是,她没想到,裴鸿竟然也逃了出去。不对,可能不是逃,而是那伙黑衣人的目标一直是姬弘,根本没有把他当成目标,才放他离开,否则以那伙人的实力,何至于连个文官都杀不了。昨夜,裴鸿宿在东边那头,离起火之地可不算远的。

不过这样看来,裴鸿便肯定不是她这便宜阿父的人了,提前回来的事都不能叫对方知道。

不知是否因为执佩那番“学着不怕”的豪言壮语,姬烈显然并未将她当成小孩子,而是一项项叮嘱:“十三与那帮弟兄保护了你与三郎一场,记得回京厚葬。”

十三叔……执佩黯然点头。

到得宫署前,姬烈将执佩抱下马,才道:“提醒裴鸿,莫误了你阿娘的吉时……进去吧。”

进屋前,她再回过头时,茫茫青山,重岭叠峰,只有山风扶摇,却已经失去了那黑衣黑马的身影。

执佩回到灵堂,那留下来的两位并不见身影,不知道是藏在了暗处,还是已经悄然离去,三郎伤口处置妥当、酣眠正香,额头温度已经降了下来。

不多时,执佩果然听到外边马声隆隆,小孩子急促的脚步匆匆朝着偏院而来,五郎沙哑的喊声先人而至:“三哥哥!佩娘!”

佩娘便出声道:“介里!”

待在灵堂中看到二人,五郎再也忍不住“哇”地哭了出来,他身后裴鸿领着救援的西军终于姗姗而来,看到汉王府一对嫡出儿女安然无恙,裴鸿身为礼部侍郎,正三品的高官也忍不住松了一口气,他奉皇帝诏令主持汉王妃丧事,若是令陛下孙儿孙女有损,便是有裴家数百年声望加持,他这官帽怕是也保不住了。

西军大营统帅亦是亲至,只是四下搜寻,只有汉王府亲卫尸首,却未见贼人踪迹。

待看清姬弘身上伤势,听闻那贼人伤了姬弘逃走,裴鸿立时道:“此时我定会上报陛下,帝陵之地竟有贼子大胆如此,当真是骇人听闻!”

姬弘道:“多谢大人,只是如今娘亲下葬之仪,弘不孝,怕是不能尽礼……”他声音中不由有些哽咽:“大人,孝子之礼可否由舍妹代劳?虽于礼不合,但娘亲生前最疼佩娘……”

裴鸿身为礼部官员,自然知道,不论是在大周官方文书还是民间风俗中,这起驾捧灵之事非是儿子不可,便是嫡子不成,也该由庶子代劳,如今姬弘却提出希望由妹妹来替……他一时间也是踌躇不已。

就是执佩自己,也吃了一惊。

却不知道,在姬弘心目中,昨夜他与妹妹来到灵堂,幸免于难,皆是娘亲在天上之意,他如今不能起身,那妹妹想必是娘亲想看到的人。

裴鸿看到汉王府亲卫的尸身、再看宫署一片凌乱与姬弘的伤势,终究只是叹了口气:“也罢。”

便在西军的护持之下,汉王妃的石椁再次起灵,只这一次,却是执佩捧着汉王妃的燎重走在最前,将她在这世间最后一点痕迹掩埋,漫天散落的纸钱中,看着石椁消失在层层泥土之下,从今往后,阿娘再也不能给他们提供庇佑之所了。

林麓深处,不知从何处传来苍凉歌声: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注1:引自《别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