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龙凤镯缘】 第一章:残虏(2)(2 / 2)

加入书签

他既不是文人也不是墨客,对于什么少室阙也好,太室阙也罢,自是一点兴趣都没有。</p>

刘寄北只是瞄了一眼两处少室阙之后,便再也没有去瞧它,而是将眼光落到了近在眼前的那片幽深晦暗的林子上。</p>

他摸了摸那把永远也拔不出鞘的家传宝刀,心道:“老伙计,你可是咱刘家祖传的宝贝,尽管你中看不中用,可终究还是件铁家什,若是遇到了什么狼虎之类的畜生,那可对不住了,就拿你当件应手的家伙吧!</p>

对于这件祖传的东西,刘寄北可是伤透了脑筋,尽管他试了无数次,想将刀从鞘中拔出来,可是无论怎样使劲,就是不能如愿。</p>

他想尽了办法,也将这把刀研究了个遍,却怎也不知其中的诀窍所在。</p>

为了这事,他还将刀带来了少林寺,希望以慧光大师的无上智慧,能够给他一点启迪。</p>

可是,慧光大师查看之后,却给了他一个哭笑不得的答案。</p>

慧光大师告诉他,拔不出来的时候自然拔不出来,能拔出来的时候自然就能拔出来了。</p>

当时,刘寄北还心中暗自嘀咕,嗔怪慧光大师的话说了等于没说。</p>

不过有一点,倒让刘寄北深感奇怪。</p>

当他每次握住这把带鞘的刀时,都会产生一种亲切平和的感觉,就好像自己相识多年的一个老朋友,完全没有隔阂,几乎可以融为一体。</p>

慧光大师虽是没有给出令刘寄北满意的答案,但却教给了他一套玄妙的刀术,叫做《安明刀法》。</p>

这套刀法不但招式奇幻,而且着意刀势和身心的配合,讲究步快手疾,劲沉势猛,身心合一,无牵无碍,实是一套了不起的刀术奇葩。</p>

经过多年的苦心习练,对于这套刀法,他已经颇得其中三味。</p>

刘寄北正往前行,忽然听到头顶上传来几声鸣叫,紧接着从树林子里“呼啦啦”飞出无数小鸟,不辨东西的到处乱飞。</p>

如此乱糟糟的过了好一会,那些小鸟才各自隐入到了密林之中。</p>

刘寄北暗自警惕,便停下脚步,手搭凉棚,向着空中望去。</p>

由于天空无云,阳光明亮得很,以至于有些晃眼。</p>

刘寄北看了一阵儿,并没有什么发现,于是他不再理会,径直顺着岸边狭长的小路向前行去。</p>

小路也许很久没人行走了,路面上生出了一些春后小草,像披着一层绿茸的羊肠一般进入到了溪水边的树林深处。</p>

刚才群鸟隐遁之后,林子里已是再也没有聒噪之声。</p>

刘寄北走入林子之后,虽是将警惕性提到了极致,可是面对如此空荡荡的境况,禁不住也是心中感叹,暗道:一鸟不鸣,山林奇幽!</p>

此念刚过,忽听远处也不知道是什么鸟,陡然又传来一声鸣叫,在整个林子里回荡着。</p>

这一下,倒着实使得刘寄北吓了一跳。</p>

等到回过神儿来之后,刘寄北四下看了看,仍是不见有什么异常,禁不住哑然失笑,忖道:“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看来在这空空荡荡的密林之间,冷不丁的来上一声,幽则幽矣,只是也怪吓人的了。</p>

林子愈密,光线则愈暗,刘寄北整顿心情,继续前行。</p>

靴子踩在柔软的小草之上,只是发出极其轻微的窸窣之声,俨然他已经成为这一片幽深林子里的一部分了。</p>

林子十分幽深绵密,刘寄北行了好一会儿,也没有走到尽头。</p>

他估摸着此时已是晌午时分,腹中相应的感到有些饥饿。</p>

于是他找了一处干净的地方,倚在一棵两名壮汉方能合围且又枝干繁杂的大树旁,席地而坐,从怀中掏出萧若幽为他准备干粮,吃了起来。</p>

干粮吃完,他又从背上解下水袋,打算喝上几口之后便开始走路。</p>

孰料他刚喝了一口,忽然天上又传来几声鸣叫,紧接着刚才群鸟乱飞的情形再一次出现了。</p>

只不过这一次有些不同的是,除了那些鸟之外,林子里忽然刮起了一阵风,而在那阵风中,夹杂着急骤的兽蹄之音,与此同时,刘寄北闻到了一股微腥的味道。(未完待续)</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