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龙虎长安】 第十三章:书谏(2)【恳请您收藏】(2 / 2)

加入书签

他说到这里瞟了一眼杨忠,见到杨忠浓眉上挑,连忙说道:“兄弟休怪为兄没和你商量此事,在不知刘壮士是否能拿回这封奏章之前,为兄纵是把心里想到的全盘托出,也只是凭空说辞,一旦刘壮士没能找到奏章,我的想法将是全无用处。”</p>

杨忠眉毛舒缓了一下,释然地点了点头,说道:“义兄接着往下说,看一看我俩是否想到一块去了?”</p>

达奚武继续道:“确如兄弟对震儿表述的一样,奏章拿到固然是好,但也是个烫手的山芋,处理得当,可解宇文神举等人的燃眉之急,否则不但救不了他们,还会平白的将我俩搭进去。正因如此,在拿到奏章之后,最为着紧的是需要物色一个人,代替我们把奏章呈递给皇上。此人不但要和我们全无关系,更是宇文护做梦也想不到的,而且还要与那杨敷有所关联,只有这样一个身份特殊的人,才能办妥此事。本来,当我想到这点的时候,还是一筹莫展,不知道上哪才能找到如此恰当的人选,可是,现在我却想到了一个人。”</p>

杨忠淡淡的说道:“又是刘寄北吧!”</p>

随即他颇有感慨的接道:“此人外表憨厚,实则心思灵动,不但武功强悍,更是颇守承诺,我也比较中意他,只是不知他肯否再冒一次险,成全此事。”</p>

达奚武微微一笑,说道:“我看刘寄北为人极具侠义心肠,而且和宇文神举等人颇有渊源,如果将此事知会与他,再由杨贤侄动之以情,我想他定不会拒绝。”</p>

杨忠叹道:“事已至此也只能这样办了。”</p>

刘寄北回到了杨坚的书房,见到杨坚一屁股坐在交椅上,似乎并不想立即回去,便说道:“此时天已放亮,哥哥我一夜未眠,确实是有些困倦,兄弟还是先回去吧!况且,令尊和达奚将军定会有一番商量,你也过去听听,看一看下一步该做些什么,这不比干巴巴的陪着我强多了吗?</p>

杨坚见到刘寄北一脸倦容,说道:“既然如此,大哥你好生休息,过些时候,我会命仆人们送来酒食。”</p>

他站起身走了几步,忽又回过头来叹道:“我那位达奚世兄性子乖张高傲,一向是眼高于顶,不过为人确实不错,如他有什么不妥之处,哥哥可不要介意。”</p>

刘寄北坐在榻边,微微地点了点头,叹道:“我与他本不相识,今日算得上萍水相逢,纵使他展现出些许颜色,我岂会放在心上,兄弟尽管放心也就是了。”</p>

杨坚叹了口气,再不多话,径直走了。</p>

刘寄北说的并非假话,对于达奚震的生冷态度,他的确没放到心上。</p>

对于他来说,无论是现在抑或是将来,在长安所有经历的事情,都将是一场梦而已。他之所以来到这里,大部分是因为想藉此找到陈顼,等找到了这位南陈的皇弟之后,借着杜杲和陈顼的关系,希望能够得到此人的帮助,从而为到江南寻找刘嵩创出便利条件。</p>

另外,刘寄北深受春巴菍的嘱托,要他一定照顾好随同宇文神举等人前去长安的族人。如今,宇文护从中作梗,莫说是日客额和樊继能,就连宇文神举等人都自身难保,更何况是这两个蛮左了,弄不好一个都别想回到长乐。此时着实让他头痛不已,哪里还会有闲心去理会达奚震如何如之何。</p>

刘寄北劝走杨坚,从怀里将那一摞书函拿了出来,来到书案前坐下,开始一封封的看。等他将所有的看完之后,禁不住暗自感叹,天下间有野心的人并不可怕,怕的是有许多趋炎附势之人在旁边推波助澜。</p>

在这些书函之中,除了最后的那四封之外,前面的几封书函大同小异,都有劝谏宇文护篡位的意思。</p>

刘寄北看了看书函下面的时间,几乎都是在周明帝驾崩之后的那几天,不禁心中想道:自古以来,献媚之人向能揣摩上意,看来宇文护早就有篡夺之心,要不然他的兄弟儿子以及手下大将怎能如此直言劝谏?</p>

刘寄北想到这里,忆及宇文护和康居南的对话,不由得忖道:如今周明帝死了将近一年,宇文护仍是没能篡位,大概是顾忌宇文泰留下的《金书铁券》,否则他早已付诸行动了。</p>

想到了《金书铁券》,他又想起了于谨,心道:于谨身为八大柱国之一,本是北周军中灵魂一般的人物,现在虽然年纪渐大,可是大名依旧响彻南北。据杨坚说他这几年常在家中,很少过问政事,想来他定然已经看出宇文护的野心,如此低调,应该是不想过分招摇,避免引起宇文护的注意而已。(未完待续)</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