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诡谲京华】 第十二章:黑魃(2)【请随手收藏】(2 / 2)

加入书签

刘寄北注意到迦旃林提刚才扬起的那只手上缠着布,本有心问一问他那是怎么了,可一见他如此严肃,便打消了念头,心道:我和他并不怎样熟稔,即便问了,没准会吃闭门羹,还是不要多事的好。</p>

刘寄北仔细的听了听,没有察觉到任何的声音,禁不住暗叹连连,心知肚明自己受了伤之后,内力大打折扣,感知的能力已是大不如前。</p>

他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心态之后,见到迦旃林提始终关注如一,心知将要发生的事情非同小可,便屏住呼吸,在石牌间也寻了个恰当的空隙,继续顺着迦旃林提指引的方向开始搜索。</p>

漫天的繁星下,残败的石雕参差不齐,或伏或立,或蹲或卧,横陈无序,十分杂乱,而在那些石雕之间,又竞赛似的长满了灌木败草,使得景象更加幽深朦胧,加之时而不时的传过几声蛐虫的鸣叫,如此境地自是透露出十足的诡异。</p>

刘寄北长在深山,对于这种颓败的景象倒是并不在意,不过,当他捕捉到随后的情景时,着实吓了一跳。</p>

随着一阵微风拂过,传过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紧接着一个白色的影子飘飘悠悠的向着湖边赶来。</p>

当那影子飘过刘寄北和迦旃林提藏身的石牌前的时候,由于隔的不是很远,刘寄北看得清楚,那竟是一个穿着白色僧衣的和尚。</p>

说是白色的僧衣,其实有点牵强,因为在那件所谓的白色僧衣之上,竟是散布着许多血渍,如同一朵朵梅花,开在了漫天的白雪之中。</p>

灾荒郊野地之中,半夜三更的出现了这么一个衣着古怪的僧人,虽然有点诡异,但还不至于让刘寄北感到吃惊,他之所以心生震撼,完全是因为目睹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p>

刘寄北心道:这种轻功难道就是传说中的草上飞?</p>

刘寄北在嵩山的时候,曾经听慧光大师说过,天下轻功之最莫过于“水上漂”和“草上飞”。</p>

传说当年达摩大师欲渡长江之时,见到周围没有舟楫,便在岸边折一芦苇,投入水中,随后踏苇过江,围观之人看到这般神技,俱都为之惊叹称奇,如此天下才传出来有“水上漂”之说。而至于“草上飞”,据慧光大师说,只是听说世间有这一绝技,却从没见闻过有什么人会这等功夫。</p>

如今,刘寄北亲眼目睹那白衣僧人,身形飘渺,足不沾地,仿佛是在驭草而行,震惊之余,情不自禁的便想起了“草上飞”这个词。</p>

由于感到震撼,刘寄北一不留神,身子竟然轻轻一动。迦旃林提似乎已然窥破他的心思,不疾不徐的在他的肩上轻轻地拍了两下,那意思好像在说:别激动,稍安勿躁,这没什么大不了的。</p>

刘寄北暗叫了声惭愧,心道:难道是我猜错了,这僧人施展的不是“草上飞”的轻功?</p>

白衣僧人到了湖岸边上,四下看了看,见到没有什么异常之后,便在原来刘寄北呆过的那个石鳖上盘膝坐了下来,鼻口问心,看模样似乎想要入定。</p>

如此约莫过了一盏热茶的时间,刘寄北见到白衣僧人毫无动静,便忍不住捅了捅迦旃林提,见他转过了脸,便用眼睛瞄了瞄那白衣僧人,做了个“谁”的口型。</p>

迦旃林提没有搭理他,又将头转了回去,刘寄北也不生气,心道:你既不愿意说,总有不愿说的理由,就当我没问也就是了。</p>

谁知刘寄北心里念头刚一闪过,耳边便想起了迦旃林提的声音,只听他说道:“此人俗家姓慕容,久居祁连山冷龙岭,自号冷龙上人。”</p>

刘寄北看到迦旃林提说话的时候,嘴唇并没开启,只是腮边的肌肉不住的抖动,喉结也上下窜动不息,知他又施展曾在白云山显露过的那种秘密传音功夫,于是,刘寄北点了点头,表示明了。</p>

迦旃林提接着施展“梵音密咒”的功夫说道:“这家伙武功高的不得了,刚才所用的那手轻功,名叫“踏雪无痕”,堪称举世无双。此人十分好斗,如果有人激怒了他,让他发起飙来,只怕连黄君都奈何不了他,所以,你千万莫要弄出什么动静来,一旦被他知晓我们在这里,那可就凶多吉少了。”</p>

刘寄北虽然和迦旃林提没有多少交往,但他知道这位柔然大国师性格高傲,对自身的武功也极为自负,若非眼前的白衣僧人极为厉害,迦旃林提是断然不会说出这种话来的。</p>

刘寄北眼睛望着白衣僧人,心里还是有些不明白,忖道:迦旃林提定然事先便知道白衣僧人会在这里出现,既然他如此忌惮白衣僧人,为何不躲远点,相反的倒是不惜以身犯险,更将我也一并带了来,这里面到底卖的是什么机关?(未完待续)</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