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荀彧用谋(2 / 2)

加入书签

许褚面露疑然,不解其意。

李蒙王方等将也都大为不解,趁胜而追,不是用兵之要吗

唯有高顺和赵云面色如常,似是早就心中有数。

成英看了看罗征,解释道:许褚将军有所不知,吕布虽遭大败,五千骑兵折损了三千有余,但麾下尚有万余大军,虽退却不及乱。我军就算出兵追击,也难尽全功。况且眼下我军征战是久,兵甲已钝,也急需休整,只要逼退吕布,目的就达到了。

许褚李蒙王方等这才恍然,连忙退回班列。

罗征沉声道:公英说的没错,在没有足够的把握彻底灭掉吕布之前,本将军不打算再大动干戈。此番打退吕布,周边再无强敌来犯,将士们终于可以休整一段日子了。除高顺率领八千大军镇守榆中外,其余诸将各统本部兵马,明日回允吾

末将遵命。

众将急起身出列,拱手领命。

三日后。

罗征率三千旧部和月氏骑兵回到允吾,下令大军全部卸甲休整。

金城人口本来就少,连番征战,治下百姓早就不堪负重。

虽然罗征已经尽力免除了各种赋税,但大军征战,所需军械兵甲及各种必须的劳役还是要百姓来承担,几乎家家户户都要抽出壮丁去做劳役。

如果金城有个几百万人口,自然不成问题。

但金城不过数万百姓,官府将劳役摊派下来可就有些重了。

若非罗征愿与百姓为善,怕是治下的农民起义早就接二连三爆发了。

本来打算击退马腾等数路大军,就让大军休整,让百姓也稍微喘口气。

不想吕布又引军来犯,真可谓烽烟不断。

罗征也想一举将吕布灭掉,除掉这个祸害,可问题是,治下的情况委实已经无法再让他大规模的出兵征战,再不让百姓喘口气的话,估计就要有人造反了。

最重要的是,征召大量青壮服劳役,会影响治下的农耕。

农为国之本,农事和军事一样,都是占据战略高位的,容不得半点马虎。

眼下秋粮已经下去,凉州地区冬季来的早,百姓还要忙着灌水翻地,在入冬前给地里上肥浇水等,以期来年能有个大丰收,要是拖到入冬,可就没办法干活了。

青壮是庄稼地里劳作的主力,家里没了青壮,光靠一穷老弱妇孺怎么干活。

这些琐事看似无关紧要,实则全都是影响国家大计的根本。

罗征治下人口太少,先天不足,所以自从到了凉州后,才十分艰难。

好在如今打退了周边来犯之敌,总算可以喘口气了。

平狄将军府,偏厅。

战后军议结束后,荀彧却没有离开,跟着罗征来到了偏厅。

主公,形势对我军极为不利啊

荀彧脸色凝重的道:眼下我军虽占据金城。武威两群,但周边却有吕布马腾两大强邻虎视眈眈,随时都有可能举兵来犯,令我军难有喘息之机。然主公治下人口太少,战争潜力委实已经被榨干了,此番击退吕布,已经到了我军能够承受的极限,短期内委实不能再动干戈了。然而若不改变这种被动的战略局面,我军势将难有休养生息之机。

罗征有些头疼地揉了揉眉心,道:文若可有什么好办法

荀彧道:彧以为若想改变这种被动的战略局面,唯有效法先秦连横之策,采取远交近攻的军事和外交策略,借远邦之手,来分担吕布马腾对我军的压力。

罗征正了正脸色,道:文若继续说。

荀彧抚须道:吕布与董卓貌合神离,更不容于西凉旧将,只需离而间之,令吕与董卓彻底反目,吕布得不到董卓的粮草援助,哪还有心情来攻打金城

罗征想了想,道: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荀彧微笑道:主公虽与董卓相背,但终究也算是西凉旧部,与郭汜樊稠段煨等西凉旧将并无怨隙;而吕布却不容于西凉旧将。主公只需暗中结好郭汜樊稠等将,再以重利诱之,郭汜樊稠段煨等西凉旧将本就欲除吕布而后快,想必也不介意在董卓面前往吕布身上再泼点脏水,届时再有王允等一干大臣推波助澜,吕布又按兵不动,董卓就算不信吕布敢公然背叛他,也必然心有所疑,不再予吕布钱粮。

罗征眼睛一亮,道:此计甚好,就依文若之计。

荀彧道:至于王司徒那里,还要主公亲笔手书一封,请为臂助。

罗征欣然道:这有何难,稍后本将军便亲自给王允写信。不过,王允那老家伙也不是什么善茬,玩弄阴谋诡计颇有一手,也想拉拢吕布。

荀彧胸有成竹道:这个就更不是问题了,王允既然想拉拢吕布,就更巴不得吕布和董卓反目成仇,如此一来,他才可以从中挑拨,加以利用。

罗征连连点头,思路前所未有的清晰。

荀彧又道:至于马腾方面,张鲁坐拥汉中,自称师君,奉五斗米道,主公何不谴使前往汉中与张鲁结盟,可允其在金城传道,则张鲁必然出兵相助。

谢书友听梵打赏,这是最好的动力。。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