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十二万骑兵(2 / 2)

加入书签

眼下匈奴人虽然被扫灭,但如何治理河套,却是个大问题。

贾诩道:主公,河套地区情况特殊,不比关凉。这里最多的还是胡人,而且一直不受朝廷的控制,主公何不效仿匈奴人分封百户,以夷制夷,治理河套

罗征道:文和详细说说

贾诩道:河套地区几乎没有汉人,要想治理河套,只能靠那些胡人。但这些胡人毕竟不是我大汉百姓,正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只能利用,不能够令其坐大,所以这些羌胡人依旧是被盘剥的对象。如此一来,主公要拉拢羌氐小月氏等部,就必须要让那些小部落也要有压迫和剥削的对象,匈奴人就是最好的剥削对象。

罗征道:这有点像奴隶社会的制度啊

法正接上道:这的确是先行战国以前的社会体制,不过匈奴人的统治政体和这种制度也差不多。具体到河套,这里几乎没有汉人,把那些胡人全部杀掉,再将大汉百姓迁移过来也不太现实,军师的提议不错,在下也极为赞同。河套的匈奴人最多,只要有匈奴人这个被压迫族群,那些小部落必然也会甘为主公所用。

罗征思忖半晌,才点了点头,道:这法子确实不错,就这么办。

贾诩又道:只要拉拢住那些小部落,主公甚至不用派兵镇守,便可牢牢将河套地区控制在手中。且河套地区水草丰茂,既适宜放牧,又利于耕种,只需稍加治理,不出数年便可为主公产出源源不断的战马和军粮,还不用浪费我军人力物力。

罗征点头道:就那这样办,不过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分封制可解一时之难,却无法长治久安。那些胡人暂时可以拉拢,但绝对不能令其坐大。只有真正让汉人在河套地区安居乐业,才能将河套地变真正变成我大汉版图。回头文找文若商议一下。拟定个长久的计划来,在不影响治下稳定的前提下。将部分汉人百姓迁往河套安居,那些胡人的有生力量也要不断的消耗掉,不能让其人口壮大起来。凉州一些羌胡人聚居的地方和八百里羌原也是一样,卸磨杀驴实在不行的话,就想办法将胡人汉化,让他们忘掉祖宗和民族,丢掉文字和习俗,彻彻底底的变成汉人。本将军要三十年以后,这天下只有汉人。再没有一个异族胡人。如果有不愿意做汉人的,那就待天下一统后全部杀光。

在下遵命

贾诩拱手应下,心里已经开始深入思考起来。

罗征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定下了一个目标,指明了一个方向。

中心思想,就是逐渐让胡人灭绝,天下只有汉人。

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就好像草原上的草,永远也烧不尽。

烧掉一茬。春风一吹,草原上很快就会变绿。

这些游牧民部落也是一样,就好像草原上的野草,杀之不尽。

如何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制定一个长远的战略规划,一步一步去实现。

罗征又问,漠北的鲜卑人呢。有什么动静

成英答道:漠北自去岁以来,便一直瘟病不断。死了不少人和牛羊牲口,不过据商贾传回的消息。中部鲜卑和西部鲜卑已经发现了瘟毒的来源,并且怀疑是我军所为。眼下我军扫平河套,中部鲜卑极有可能在明年开春举兵南下。

罗征问道:死了多少鲜卑人

成英道:中西二部鲜卑死了不到二十万人。

罗征蹙眉道:怎么才死了这么点

鲜卑人虽然自檀石隗死后,便分裂成了三部,且鲜卑人比之已经衰落的匈奴人可要强大的多,中西二部鲜卑加起来也有近百万口,死了还不到二万,的确太少了。

成英道:主公有所不知,鲜卑人已经发现了瘟毒的病源,派人控制了水源,并且将染上瘟毒的人和牛羊牲口不论死活全部埋掉,已经控制住了瘟病的散播。

罗征默然,半晌才问道:鲜卑人共有多少可战之兵

成英道:三部鲜卑中东部鲜卑实力最弱,一直在内乱,中部鲜卑实力最强,西部鲜卑次之。中部鲜卑可战之兵约在七万左右,西部鲜卑可战之兵约在五万左右。

罗征眼神就是一凝,鲜卑人果真比匈奴人要强大的多,两部鲜卑加起来兵力竟然超过了十万。虽说游牧民全民皆兵,但这些数字也确实有些惊人了。

要知道,这十二万兵马可全都是青一色的骑兵,连一个步兵都没有。

十二万骑兵,这是什么概念。

就算把天下诸侯所有的骑兵加起来,也不到一半。

罗征虽然不缺战马,但这个年代养骑兵绝对不比后世造飞机大炮便宜,养一万骑兵的开销比养五万步兵的开销还要大的多,可知养骑兵有多么的不容易了。

所以到现在为止,罗征也只保留了一万骑兵,作为机动兵力。

天下诸侯训养骑兵的,目前也就罗征和公孙瓒二人,这还是因为凉州和幽州本来就出产战马,供养骑兵相对也比较容易。其余诸侯一来很难买到大量的上等战马,二来中原和南方并不适合养马,供养骑兵的开销更大,也实在是养不起。

十二万骑兵,要是全部集结起来,扫平罗征都不成问题。

好在这只是理论上的可战之兵,不是鲜卑人能一次出动的兵力。

首先中部鲜卑和西部鲜卑就不可能联合起来,再者鲜卑人也不可能倾巢而出。就算是实力最强的中部鲜卑,正常情况下,一次最多出动个五六万骑兵,就已经顶天了。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