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浓雾弥漫(1 / 2)

加入书签

 凌晨,雾气开始聚集,岳州内城,高世杰的中军帐里,高世杰居中,梁永庚、乐钦、严铠等端坐两旁。</p>

高世杰沉声道:“今天,很可能是我们岳州守军,最为关键的一天,各位务必尽职死守,保我岳州城池百姓!”</p>

“人在城在,不辱使命!”梁永庚站起身,领命先下去了。</p>

高世杰拉住正要离开的严铠:“兄弟,北边元军人多势众,我心里实在没底,咱先看看形势,实在不行的话,就撤进内城来吧,我会让乐钦在外城拖住元军的。”</p>

“高大哥,民军不是软蛋,我们誓死守住防线!”严铠一脸严肃,坚定地。</p>

乐钦在一旁宽慰到:“高大哥你放心,我和严兄一定会凯旋归来的!”</p>

-</p>

一团团的浓雾从洞庭湖方向涌来,严铠和乐钦的衣裳都沾湿了,朱明亮仍然若无其事地,捣鼓着他的那几支鹅毛笔。</p>

空中传来几声响箭,这是元军南北夹攻的约定信号。</p>

元军开始出现在北城城墙上,带着笨重的防护器械,缓缓地滑下城墙,最靠近城墙的沈思楠部,立刻发shè响箭报信,民军的巨型投石机,开始对着城墙,投掷巨型石弹。</p>

有巨型石弹砸在元军的防护器械上,巨大的震动冲击,将器械保护下的元军震落城墙脚下,但元军已经在那儿铺上了软草甸,元军爬起来,跑过防护器械组成的通道,很快冲进了废墟。</p>

没有受到多大损失的元军,进入了沈思楠部所负责的第一道防线,五百名受过专门训练的jīng锐官兵,利用废墟的保护,三、五人一组互相保护配合,对来犯的元军实施偷袭。</p>

</p>

元军也早有准备,他们心地相互保护着,缓缓前行。</p>

浓雾对元军总体有利,但仅仅就废墟里的战斗而言,浓雾对宋军更有利。</p>

原因很简单:因为视觉严重受限,所以更需要靠听觉来帮忙,沈思楠的部下,都是习惯了夜间袭扰战的,听力明显强于普通元军。再加上宋军对身边的废墟地形,已经非常熟悉,即使看不见,也可以移动自如,而元军就只有摸索前进了,所以行动迟缓,容易成为宋军袭击的目标。</p>

元军士兵听到前方有弓弦声,身边就有同伴倒下,但却不知道敌人的确切位置。</p>

不过元军有极大的数量优势,他们紧挨在一起,用盾牌遮挡住身体,慢慢地向前推进。不久后,废墟里到处都是元军。</p>

按照民军特攻队教官传授的原则,废墟中作战的基本原则,就是要首先保证自己的藏身处安全,然后再耐心地寻找战机杀敌。所以当宋军的前后左右到处是元军时,他们自己也变得更心,不敢随便发起进攻。</p>

当然也有心急的宋军士兵,看着身边到处是元军,忍不住出了手。</p>

一名叫做孟刚的士兵,就向从他旁边经过的元军,发shè出了两枚飞镖,近前的元军立刻冲了过来,将他围在一个倒塌的墙角,孟刚手上的飞镖打光了,便拔出短刀,与围拢过来的元军格斗,孟刚的两名同伴想实施救援,也被附近的元军围住。</p>

三人组被杀,元军也付出了伤亡七人的代价。</p>

-</p>

两万多元军成群结队,虽然不断遭到暗算,但还是一步步地,漫过了沈思楠所部的防线,漫过了特攻队员的防线,漫过了第三营的防线。</p>

元军终于穿过废墟,来到了第一营的防线前,经过几次扩宽后,第一营土墙前开阔地的宽度,现在已经超过八十步。</p>

-</p>

北边的元军已经推进到了土墙前,我们再来看看,南边的战斗情况。</p>

阿里海牙部在此前的几次攻城战中,已经损失了近两千人,宋军夜间的袭扰战,也消耗了一千多元军,再加上近期天气急剧转暖,不少元军水土不服,感染了疾病。这样算下来,真正有较强战斗力的部队,大约为一万五千人。</p>

阿里海牙派出一万人攻城,另外五千人留守南门外大营。</p>

为什么阿里海牙要留五千人守大营,因为他刚刚看了李恒的报告,《大迂回战役与我们真正的敌人》里写得很清楚:民军有接力火箭、重骑兵和火箭连弩等强兵利器;民军斗志顽强,各部配合紧密,战法不拘一格。</p>

阿里海牙担心民军突然出现在身后,形成夹攻态势,所以留下了五千骑兵。</p>

元军援绳下了城墙,首先遭到宋军简易投石机的打击,但因为浓雾掩护,人员损失有限。</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