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不堪一击(2 / 2)

加入书签

元军将领峻野亭发现冲过来的居然是重骑兵,心中也一下凉了大半截,但事已至此,也绝无退却的道理,于是他狂吼一声,举着长枪迎了上去。</p>

他的护卫、副将们见主将如此,自然也只能紧跟上去,准备拼死一搏了。</p>

-</p>

正对着峻野亭冲过来的,正是新任重骑兵副统领施智豪,三月前他还只是一名普通的重骑兵校尉,因为机智灵活兼勇力过人,短时间内被何宜良连续两次破格提拔。</p>

这位刚刚上任的新官杀敌心切,急急冲在了队伍的最前面,甚至把何宜良也稍稍甩下了一段距离。</p>

峻野亭和施智豪对刺,施智豪的枪更重更长,施智豪的马更快更猛,施智豪的招法更快更妙!</p>

施智豪的长枪刺中了峻野亭的胸膛,峻野亭的长枪只是稍微扫到了施智豪腰间的铁甲。</p>

峻野亭颓然坠马。</p>

施智豪几乎没有停顿,继续向前面峻野亭的护卫们冲去。</p>

-</p>

元军骑兵与民军重骑兵一接触,立刻一片片倒下,从根本上,这是两种不同兵种的差别造成的。</p>

以前何宜良在南方汉人中选重骑兵,很难找到到合适的人选,现在民军中大部分是北方汉人,还有不少女真、契丹人和党项人,从中选择出来的重骑兵,一个个身强力壮强悍无比。</p>

何宜良还发明了一种新的战法,叫做锯齿战法:首先,民军重骑兵的队形边缘形如锯齿,这个大家很容易理解,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各队互相配合的骑兵,在进攻节奏上,形成一种类似锯齿的错落有致。</p>

重骑兵要想最高效率杀敌,最好是始终保持较高的冲锋速度,这也是何宜良发明锯齿战法的初衷。</p>

今天实战使用的效果,果然非常棒,何宜良心中又自恋了一把。</p>

-</p>

重骑兵大战普通骑兵的结果,没有出现任何意外。八千多元军骑兵被风卷残云般消灭,后面的元军反应过来,赶紧四散逃命去了。</p>

虽然这支元军的整体战斗力不强,但骑马逃跑的基本功倒还是保持得很好,于是元军转眼就逃得烟消云散了,看到元军逃命的速度,你就知道什么叫做‘马背上的民族’这句话的含义了。</p>

这样一来,高师诚的四万普通骑兵根本没有派上什么实际用场。</p>

赵普是个特别严谨的人,现在却看到了这么一个有些滑稽的场景,心中不禁有些诧异:这些鱼腩骑兵,真的是成吉思汗的‘天之骄兵’吗?怎么这么不经打呢?</p>

-</p>

伯颜想了一圈,发现确实无兵可调,便将眼光放宽些,在更大的可能范围中去寻找。</p>

先看辽阳东边的高丽国,他们一直十分畏惧元朝的威势,如果让他们出兵相助,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p>

但这些军队的战斗力和战斗意愿就很难了,如果元军在战场上处于优势地位时,可能还可以发挥一作用,而一旦元军有一丝败象出现,估计他们立刻就会溃散。</p>

伯颜的结论是,高丽军可以用做‘仪仗队’,但真的不能指望他们去打仗,尤其是硬仗。</p>

-</p>

伯颜想来想去,看来看去,发现就只剩下蒙古最东面的乃颜部了。</p>

-</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