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纱衣(上)(2 / 2)

加入书签

可相比这些,后面的技术更难。先就是土质,不同的土质将会烧出不同的瓷胎。如景德镇瓷器使用高岭土与瓷石,磁州窑使用的主要是白土、白碱、青土等。自然,这些泥土不一定只有这些地方才使,就象高岭土,全世界各地都有,只是土质的优良与否。

现在王画面对这个问题有点为难。先巩县未必有他所需要的土质,就是有,自己还要辨认出来。现在没有科学仪器,即使有的土质从外观上十分相似,但未必就是他所需要的土质。外观相似,里面所含的化学成份却不一定会相似,那么烧制出来的瓷胎必然大不相同。

王画使用了一个土办法。我不在巩县找,而跑到那些窑址处找这些泥土,回来后试验。虽然增加了成本,可也增加了成功率。还有一个原因,因为成本增加,也有借口出售了个好价格。同时也因为他四处寻找泥土,配方不容易被人得到。

在这里,王画没有打算傻呼呼地将所有配方公布。特别是这两次洛阳之行,让他意识到自己力量的单薄。虽然自己打算远离政治中心,可手中的钱多到一定地步,这也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所在。

只有手上掌握了更强大的力量,才能烧出更好的瓷器。这是相辅相承的。

另外还有一个更大的困难。就是釉面彩料的配制。元青花只是因为稀少才变得珍贵。但论观赏价值,还是清明的那些彩瓷,那才是瓷器的最高境界。这也是王画的个人偏见,其实明清出产的一些单色瓷,同样也是佳品,只是王画本身善长绘画,也善于制作彩瓷,对彩瓷更加偏爱一点。

但这些配方,古人与王画一样,都采取了保密措施,有的配方流传下来,有的配方也就永远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只有少数幸运的瓷器配方,被后人钻研,重新配出来。

在这里又分成釉与彩两个部份。釉,指覆盖在瓷器上玻璃状物质。瓷彩是在瓷釉绘出各种图案的颜色调料。同样瓷彩要求也很严格,这不是绘画的那种调料,而是要经过烧制后,依然吸附在瓷器上,永不掉色的各种颜色配料。

总之,王画雄心勃勃,可他选择的也是一条漫长艰难的道路。

既然选择了先烧制宋瓷,那么也要决定烧制的种类。宋瓷中五大名瓷,定、官、汝、哥、钧。定州遗址确定下来了,在河北曲阳,创立于后唐时期,在北宋中晚期飞展的。但官窑,因为黄河多次决口,一直没有确定下来,有人说是就是汝窑,只不过象现在的巩县窑一样,有私人的,也有官办的分别。还有人说在汴京,有人说在杭州。王画自动放弃,前世的科学家都没有办法解决,自己在唐朝想要猜出几百后宋朝官窑的确切地方?

汝窑,在河南临汝县,创立时间更晚,直到宋朝出现的。钧窑,遗址在河南禹县,是北方青瓷系统,创立于唐朝,但同样技术是在北宋进入飞跃展时期。哥窑,时间最晚,南宋时浙江章氏兄弟二人烧出”铁骨“、”百圾碎“等绝世佳品,才名扬海外。不过因为太远,王画也自动放弃了。虽然哥窑瓷器那种鳝血冰裂纹,让他垂涎欲滴。

除了这五大名窑外,还有磁州窑、耀州窑、登封窑、价休窑,以及南方的龙泉窑、继续延续辉煌的越窑、建窑、吉州窑、泉州窑、潮州窑等等,在这里值得注意一下,景德镇的瓷窑终于在宋朝,开始以强劲的势头,问世了!

不过与哥窑的理由一样,南方的瓷窑以及耀州窑因为距离的问题,王画自动放弃了。最后王画还是将视线放在定、汝、钧、磁四大瓷窑上。但他必须先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

王画最后反复考虑之下,还是选择了定窑。

这是有他的原因的。

ps:第二卷开始了,与第一卷一样,**部分还在后面,请耐心等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