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新纸(2 / 2)

加入书签

宣纸有可能出现在东汉,是蔡伦弟子孔丹用青檀树皮制成的白纸。不过这一说法没有准确的历史记载。在现在依然还没有四川黄麻纸有名,真正扬名还要再到几十年后,世人称江西、四川、皖南、浙东都产纸进贡,而宣城郡纸尤为精美。不过洛阳街头开始出现宣纸出售。现在没有名气,价格也适中,王画这一次回来,特地带了一千多纸宣纸,以备书写。

但王画做过比较,这时候宣纸与他前世的宣纸技术还是有很大悬殊的。

王画在脑海子里也曾想试着制造这种宣纸,特别是李煜亲自监制的宣纸极品——澄心堂纸。

但想一想宣纸的工艺与所需的时间,只好望洋兴叹。

先是材料,必须要皖南特产青檀树的树皮,还有皖南砂田里所产的稻草。再加入杨桃藤汁、石灰、草碱等材料。青檀皮等材料在皖南好找,可在巩县,到哪里有,难道也要去用船运来。当然,宣纸的生产基地,可不是皖南一处,到了后来,随着技术的达,也有一些厂家利用其他材料代替,如台湾就用雁皮与桑树皮代替的。因此除了宣城外,后来的中国还有四川与浙江也生产宣纸。

最主要的就是它的工艺,材料要经过经过长期的浸泡、灰腌、蒸煮、洗净、漂白、制浆、水捞、加胶、贴烘等十八道工序,一百多道操作过程,历时一年多,方能制造出优质宣纸。当然不同的配方与工艺,所作的宣纸也有不同,在宣纸中有几十个品种。可想一想材料与工艺时间,王画最后叹了一口气。

暂时还是不要想吧。等到以后有机会再说。

除了宣纸外(澄心堂纸,王画只好想一想了,更不想制作了),还有张大千捧红的一种纸,最适合写字作画,甚至某些时候比宣纸有过之而无不及,那就是四川所产的夹江纸。

这种纸工艺比宣纸相对而言,要简单一点。可还是材料问题。第一需要夹江所特产的竹麻(白甲、水竹等的一年生嫩竹),第二还需要夹江所产的水质。想想李白写的蜀道难吧。

王画想都没有想。

不过从夹江纸,王画又想到了另一种著名的纸,富阳纸,这同样也是以竹子为主要材料的。现在唐朝就开始了竹纸的制作,这时候的竹叶,王画也做过考察,因为没有使用漂白工艺,除了色黄外,竹纸性脆。因此进入不了上流社会。

这段历史,因为他收藏中就是古纸,其中象清朝仿金粟藏经纸每帙市价在十万元以上。至于真版,不好意思,看不到了,看到了也是无价之宝。

因此王画也十分了解,并且考研过它们的工艺。这也是收藏的一个基础,没有知识面,是不能辨别真假的。特别是赝品泛滥成灾的情况下。

竹纸纸薄,便于印刷携带,成本低廉,可工艺一直到了元明,才从福建开始,因为使用了熟料生产与天然漂白。竹纸工艺才特飞猛进的。

对于一个精益求精的大师来说,就是造纸也至少是富阳纸吧。不过现在这交通,这工艺技术,王画想到好多好东西,都拘于这种大环境,无可奈何。

但生产不出来夹江纸,生产普通的竹纸还是容易的。省得现在一张纸有原来的十张厚。

他既然想好了,王画说做就做。竹子还是江南的最好,或巩县也有许多野生的小竹子,材料成本很低,上山砍砍就行了。

但在造新纸之前,王画还有一件事没有做。

他那个二伯几天没有动静,当然他肯定会在商议着怎样对付自己。可王画却要主动找上门去,这回不是王申本人,而是他的二儿子。他这个堂哥今年十八岁了。在大前年,曾经在山上遇到王画,也不知道犯了那门子邪,堵着王画就揍。当时王画才九岁,明显打不过他。于是隐忍下来。

什么叫君子,有仇不报非君子!

ps:这一章再过渡一下,下面一章盛宴即将拉开。

顺便推荐一下正在上强推的一本历史小说《三国骁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