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天下忧(2 / 2)

加入书签

其实岳阳楼记景色描写也算是优美吧,但论描写景色,还是达不上腾王阁序等一些文章,主要就后最后面这一段,将这篇文章拨到了个无法再拨的高度。纵观宋朝,只有岳飞的满江红与文天祥的正气歌才能与它互相媲美。苏东坡的念娇奴在意境上不行,辛弃疾的永遇乐只能勉强维之。

咱不说什么统治阶级之类的大道理,国家越有困难,越要出世拯救才是大道理。因此酹江月不如尚能饭否,尚能饭否不如怒冲冠、后天下之乐而乐与冲天的正气!

许多正直的大臣,如刚进入京城的张柬之,还有宋璟已经为之叹惜折服。

大殿里半天不说话。过了一会儿武则天开了口,这回是讲吉顼的:“朕这些年来待吉顼不薄,可是吉顼在相位上时间呆长了,开始有了怨恚之心。能当得上这句,微斯人,相公谁与归?能当得上这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说到这里,她忽视浮现出那个少年的背影。很奇怪的一个少年,那天晚上自己在张府上故意贬低他,也不恼羞,奖励了他,也不兴奋。自始至终,表情淡得就象一碗白开水一样。

她在心里忽视叹惜一声,没有这样的性格,没有那个穷则独善其身,富则救济天下的抱负,怎能写出这句话来?

大臣们听得却冷汗直冒,武则天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啊?但吉顼确实与这句先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武则天又说了:“既然小家伙捧了他一个场,朕给他一个机会,希望这一次分幡然醒悟吧。”

说着下诏将老吉重新招回京城。

这也是王画在不经意间,小蝴蝶的翅膀终于扇动起来。

这件事并没有到此为止,狄仁杰听说此事,他有些急了,写了一份奏折,给武则天,问武则天,陛下你爱惜人才,可为什么这样的人才不用?难道大周天下人才多到用不完了,朝堂之上,到各个州县都是人才济济了?

老武一看,心想是朕不想用?老狄你冤枉了朕,朕如果不想用,何必对他那么关注?主要他心性不稳,有可能还想学我那个侄子,想做一个隐士。你光看到他那句先下之忧而忧,可看到他那句,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老武也没有想到,这是两个人写的,一个看似无心云相逐,实际心灰意冷。一个也是被放逐,内心还是用进取的精神看待问题的。因此写出的意境大相径庭。

老武不知道啊,只好用王画年龄小,看问题不成熟,所以才有这矛盾的想法来解释。

而且朕也在巧妙地安排,要让他头脑更清醒一点。但这不是一句两句能解释清楚的。不过到了这时候,看到河北无事,她已经下诏让狄仁杰回朝担任内史,也就是中书令,执掌中书省,掌军国大事,正二品的官员,也是宰相,而且是有实权的宰相。正好到时候与他商量一下吧。

狄仁杰听了才没有催促。

但造成另一个后果,先是新纸,后是这篇也让他震惊了半天的大文,他想起小家伙给自己推荐的三个人来。于是这三个本来有可能在历史惨死街头的人,完全改变了他们命运的轨迹。

试了一下,单雪峰身手不错,可太年轻了,加上这几年来生活困窘,身体没有长好,有些力弱,至于公孙大娘还小一岁的弟弟,更是一个娃娃兵。但公孙冶身手好啊,居然与狄仁杰身边的高手侍卫在马上战个平手,而且坐下来攀谈,对军事方面的知识也有些善长。对于人才,狄仁杰用起来胆子更大。

立即将公孙冶提拨为团长,一下子还迁了原职。单雪峰也做了一名火长,这就不同了。听到这份任命,公孙冶,也就是公孙云恍若在梦中一般,过了半天,老泪满面。立即请人写了一封信向女儿报喜外,还特地用了微薄的军饷给王画买了一件上等的北方裘皮。

这才是真正的军人,重情重义。连自己女儿也没有买一份礼物呢。

对于外面生的事,青山沟并不知道。知道这件事的几个人也不向外面说。因此,青山沟视线还集中在王家,但集中在另一件事上,王家第二口新窑要开炉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