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青岗岭之战(2 / 2)

加入书签

看着眼前这个与自己差不多大的少年,身上只是穿着一身粗布长衫,大约是生活艰苦,身体十分单薄。他也看着王画,但眼睛里没有仇恨,相反还带着仰慕之色,在心中他已经将王画作为奋斗的目标了

王画起了怜才之意,说道:“这位兄弟,我家中还有一些本人亲手撰写的书稿以及画稿。

如果你有兴趣,等会可以到我家中挑一些回去,把玩一下

咦?郑四郎听了一愣,这个少年眼界很高,一般人很难入他的法眼,怎么对自己这个同族兄弟产生了兴趣?

但他没有询问,继续往下介绍。当然,也不可能真的没有画匠出现,终于到了最后一个长者,郑四郎介绍道:“这位是曹元廓曹大师,也是现在尚书令,师法阎尚书兄弟,工骑猎,人马山水。”

王画终于动容,不是官职。别看他官职里有一个尚方,使人联想到尚方宝剑。其实不然,尚方令只是为皇家专门制造器物的一个官,连玩官的资格都称不上,就是皇家匠人的头领吧,没有什么政治权利的。

但这个人确实是唐朝一个著名的画家,在武则天的时候,铸九鼎于洛阳,备九州山川物产,诏命元廓画样、钟绍京书,时称绝妙。他画的《后周、北齐、梁、陈、隋、武德、贞观、永徽等朝臣图》、《高祖太宗诸子图》、《秦府学士图》小《凌烟图》都流传于世。虽然王画没有收藏过他的作品,但见过他的作品。本站新地址已更改为:刚一口阳…8。酬敬请登陆阀使!

王画郑重地行了一叮,大礼,说道:“见过曹尚方。”

郑四郎得色地一笑,说道:“不知道小二郎自认为自己的画艺可否过曹尚方?”

王画摇头。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也许自己在画法上比他知道得更多,可在画工上,与曹元廓相比,还略略有些距离。

但这位曹大人苦着脸,这一次他受郑家委托前来,对方也只是一斤,布衣少年,虽然略有一点名气,可与郑家相比,还是象一根鸿毛一样。但没有想到皇帝也来了,好象还隐隐是为这个少年助威的。可他答应了郑家,就象王画所想,也只是一个小官,不敢回拒了。因此形势变得骑虎难下。

听到郑四郎这么一说,他连忙摇手说道:“四郎夸奖了,我只是略懂一些丹青,王二郎天姿妙绝,况且现在还十分年幼,假以时日,画艺将令人不可高攀。”

这不是扫兴么?

郑四郎瞪了他一眼,又说道:“还请各位文坛宗师出来,让我介绍一下

这里面有许多官员了,郑四郎的态度也变得恭敬起来。

走出来近十个人。

郑四郎先指着一个面容清瘪,道貌岸然的老者,说道:“这位是秦坷秦宗师,对《春秋》、《尚书》尤为善长,是临淄著名经学大来”

没有听说过,集画还是微微一笑,说道:“秦宗师好。”

郑四郎又走到一位大约四十岁上下的中年人面前,说道:“这位是吴中充州兵曹张若虚张宗师。”

顿了顿又说道:“王小二郎,虽然你也作了许多惊人的诗篇,然而某问你,你的那一诗能如张宗师作的《春江花月夜》好?”

听到这个名字,王画也懒得与他唧唧歪歪了。

当然,郑四郎说得也有道理。虽然王画抄来的《燕歌行》等诗篇,未必就比这诗逊蕊但这是在初唐,这时候的诗风还讲究绮丽的气氛,特别是上官仪与上官小婉的上官体,被所有民众认可。

严格来说这诗,是属于乐府体裁里的一种宫体诗。它始于简文帝萧纲做太子时,常与文人墨客在东宫相互唱和。其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靡丽”因其流行于东宫,时称“宫体。”但风格后来逐渐流于浮靡轻艳,成为艳情诗的代言人。这类诗歌的共同艺术特点是:注重词藻、对偶、声律。

但张若虚这诗是一个例外,虽然也是宫体诗,但这诗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清末王田运评价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州》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抱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足见其非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和悠悠不尽之深远影响。闻一多又将它赞为“诗中的诗,顶峰的顶峰。”意思是诗中第一。

放在盛唐诗风开始改变的时候,未必会有人全部认可这诗真的过了《燕歌行》、《梦游天姥山》等诗。但以现在唐人的观念,确实张若虚这诗还是凌驾于王画以前抄袭的那些诗之上。

这时候王画也顾不是那一诗好了。

他拉着张若虚的手说道:“张先生,何至如此?”

好歹你是我心中仰慕的对象之一吧,现在也是个兵曹,怎么与于杜两家一样,成了郑家的走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