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墨(2 / 2)

加入书签

“但这不是送给你们了,只是我给你们使用权,第一务必保管好,如果损坏丢失,到时候军法处置。第二,第二次练时,将挑出落后的三百名,重新分配。规矩还是原来的规矩。听明白了吗?”

“听明白了!”不过士兵一个个面面相觑。王画的意思懂了,想要获得最好的,必须练努力,就是得到了后,还得要努力刮练,否则这些武器盔甲战马还是不保。口己是好意。

“练吧!”王画说完退下。这交给孔黑子了。

于是魔鬼式练开始。到了下午,才知道“薛仁贵的本领”是不好学的,一个个全累得想要趴下。

王画再次走进来,将众人集合在一起,说道:“前次我对你们说过,给你们一条谋生的道路,现在我做,你们看好。”

不是瓷器,因为瓷土瓷胎什么太麻烦。这些府兵也没有基础。漆器材料都好弄一点,还是一个基础问题。除了这一点,还有一个运输成本,现在北方边境。有许多地方是山道,运输成本加大,利润空间必然缩因此必须是小巧好携带的货物。

可王画除了工艺品外,其他的也不会。还是在工艺品上打主意只是转到了文房四宝上,砚不行,好砚,端砚,材料广东,饮砚,材料安徽,乌金砚,梅山,灵岩砚,江苏,唯独易州砚离繁特县最近,也隔了无数大山。

纸张技术太复杂,唯独耸纸弄清楚了,配方却交了出来,现在天下普通流行,也无利可言。

因此王画打的主意是墨与笔。

第一就是墨,在中国历史上,古人开始用黑石脂,也就是石墨做墨的。后来感觉作书时不适。于走出现了以漆烟与松墨合成丸状。用时磨汁。到了三国时,开始学会用胶。到了唐朝,技术更进了一步,取朝鲜之法,用古松烟与鹿胶汁煎膏和成。成为唐墨的主流。

但墨在唐朝还没有到达技术的数峰。

到了南唐李成硅创了油烟制墨,墨的高峰才真正到来。宋朝张遇又在墨中加入脑靡金箔,谓之龙香剂,这时候墨已经几乎脱离了墨的范围,造型美观,价格昂贵,已经是一般人使用不起。然后是明朝,又加入兰烟、棉烟。在这个过程中从唐朝时起,就出现无数的制墨高手。一直到维新变法后,国人开始使用墨水。制墨行业才渐渐淘汰。

材料王画早就托人买好了,烧油烟的窑也建好了,他教这些府兵制作的第一就是油烟墨。这也是要技术的,取松之老技,造窑,窑以木板为顶。外用泥封,留取烟门和出气孔。点火,火候得严格控制。停火后从烟门取烟,距火远者为上品。烟用细绢过筛,入缸,加入龙脑熊胆以胶调和,用铁向捣研。制好的墨埋入灰中数天,干后取出,防断裂。取出后打磨光亮,就是成品了。

后面王画还准备教他们制作兰烟黑以及漆烟墨,漆烟墨是明朝程君房创造明的,以桐油烟加漆,所制的墨“坚而有光,黝而能润,舔笔不胶,入纸不晕”墨的质量到了这里,就象爬山爬到了昆仑山顶,到了高峰的高峰。

但制好的墨。不是用纸一包就出售的,再好的东西也卖不出价格。还要在墨上绘制一些精美的图画,到了清朝又出现了用精美的墨盒包装。比如他前世一个小小的御制描金题字“内廷四阁”五方墨宝。拍卖的价格达到近四十万人民币。不但是墨好,墨上了有着秀丽的金字,本身就是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墨盒是连墨漆描金云龙纹盖盒。又是一件精美的漆器。

总之,一旦新墨制作成功,也将会引起轰动,所带来的利润将会不菲。只是这些府兵还在懵懂之中,看着集画教,教完了,王画又将他们区分出来,会手艺的,会作画的,会刻字的,这些人将是重点培养对来

到了第二天。一批新墨出来了,埋灰。

但这一天晚上王画回到家中,却又迎来了几个客人。应当不是客人。都是相王府中,也就是王画所居住的那间别院中的几个婢女,还有两个公公,以及四五个护卫。大家都认识,他们正看着王画这间小院子愁,就这点大地方,这么多人怎么居住。

看到王画来了,其中一个太监递了一封信给王画,王画打开一看,不是相王写的,是李隆基写的。在信上说,既然我妹妹跑到你哪里去了。你就替我好好照顾她吧。

王画站在哪里呆,照顾她,这肯定不是李隆基的意思了,他也做不了主,可相王这样做又是什么意思?

这时候这个公公开口问道:“王都尉,有一件事必须安排,奴婢这群人,晚上住哪儿?”

王画又是一呆,过了好一会儿说道:“那个,有一件事与你们商议一下。看成不成?”

“都尉请吩咐。”

“你们那一个身上带着钱。能借一点钱给我,先垫付一下,过几天就归还给你们。”

防:今天的月票呢?跪要月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