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决战慈恩寺(公主驾到)(2 / 2)

加入书签

魏元忠说道:“可小人终归是小人,这些人不除,国家永远不得安宁。”

王画站了起来,不得不提醒。敢情老魏被人做了枪头,到现在还没有清醒过来。他伏在魏元忠耳边说道:“一旦圣上归天小子请问魏相。朝堂真的没有纷争了吗?或者你有本事使相王、皇太子还有太子妃与太平公主殿下,相安无事?那么到时候相争起来,又有谁是忠,谁是奸?”

魏元忠愕然。

王画坐回原座。又说道:“其实在我的眼里,魏相公所做的事情。除了稍稍振作朝堂风气外,一无是处。就是这一点。还引起了今天这么大的争议。有可能魏相公所做的一切,连皇太子种植的棉花都不如。”

张说哑然。王画今玉话锋太犀利了。

“我记得韦侍郎曾弹劾张定监引宋霸子等蜀商列席。其实这是错误的做法,无论士农工商,职业无所高低,只要能为国家养活更加百姓。创造更多财富,都是好的。地同样也无贫贱,岭南有岭南的优势。塞北有塞北的优势。岭南地热,但气候可以使庄稼三熟,同时河流众多,盛产鱼虾,更有无数果蔬。只要百姓适宜哪里的气候,如果真比较起来,比关中丝毫不逊。还有。哪里有广州大港,各国海商云集,带来大量税收。可为什么这个钱一定让大食人、师子人、南海人赚去?相公,可听说过穷波斯,名不相符也。因为国家灭亡,大量波斯人流落到唐朝,可就没有一个,波斯人是贫穷的。如果这么多财富集中在唐人身上。将养活多少唐朝百姓,使他们从土地中解脱出来?腾出的土地又再次化解了土地危机,还可以为国家增加税务。别跟我说不要钱,士兵要钱制造盔甲武器与军饷,朝廷需要钱来兴修水利,振灾救贫。魏卿与张卿,都是人中之龙凤,既然到了岭南,何不妨在避去酷暑情况下,到处走一走,看一看,为我们大周增加一份新的生机?”

两个人都不好接话,王画这话意思是开南方,同时着重经商,这两点现在都不可能做到的,南方除了当地人外,根本没有人愿意去。经商,几百年留下的传统,对商人鄙视,他俩人宁肯让老武下台,也不敢开这个口。

王画说道:“我知道很难。其实只要百姓幸福,何在意自己这一身清名。魏相,经过这次风波后。难道没有看透?”

魏元忠答非所问。说道:“我知道,皇太子那个棉花与你有关,时不对?”

“与谁有关重要吗?唯一的目标就是百姓生活能更好一点,这才是最终的正理。”

“那么某就放心了”魏元忠说完就离开了。

放心什么?过了半天,王画才会意过来,既然王画用棉花扶持李显。那么不是张氏弟兄的人,老魏这是猜测,今天得到这个求证,所以才说了放心的话。至少自己在暗处是相帮李显的。

可怜的老魏,也许到了南方吃了许多苦头舟,才明白,真相远不是他所想像的那样吧。

但这也使他对李显有些怨愤,州占道众时候谁出头。张易户不弟就把谁恨卜了,怀要盅告刊…头,李显将自己看作了什么?

这是王画冤枉了李显,老魏一倒,所有李氏宗族都慌了神,这一次老魏死里逃生,背后的意义却十分重大,败了,但绝不是惨败。李显本人也是一个没有主意的人,慌神之下。李旦与太平公主说什么就是什么了。还真没有想过出卖王画。至少现在棉花收成越来越好。武则天察看过好几次,也给他带来巨大荣辉,他还是从心里领王画这份人情的。

老魏很光棍,没有象其他大臣。因为贬去岭南,然后说我老了,生病了,多少有点旧情吧,说不定老武一下善心,还真留在京城赋予一个闲职。

几天后就离开了京城,前往岭南,临别时与武则天辞别,说道:“臣老了,今天前去岭南,十死九生

这一句话本来说得也不错,能让老武动侧隐之心。可他下边又来了一句:“陛下,他日必有思臣之时。”

老武不解,问原因。老魏指着服侍在武则天身边的张易之、张昌宗说道:“此二小儿,终为乱阶。”

张易之二人下殿,跪头口道称冤。老武叹息一声。其实她现在心中杀机没了,还真想着老魏的能干,可老魏的执迷不悟让她十分失望。特别是她也听说过老魏到了王画家中叙谈了一会,相信王小二也对他做了一番开解。因此对老魏一点信心也没有了,挥着宽大的龙袍袖子,说道:“元忠去矣。”

这件案件到此结束。连崔贞慎等八人为魏元忠伐行。张易之间诈告密人柴明状,称贞慎与元忠谋反。老武让监察御史马怀素拘捕,但一刻功夫,马怀素回来禀报,说:“臣智识愚浅,实在没有看到他们有什么谋反罪武则天也没有说什么,贞慎八人获免。

这是一个信号,老武不想再打击她的敌人,或者李显李旦的党羽。

王画听后叹息一声,但没有表态。他还禀守次为老魏求情后,连早朝也没有上过一次。就象一个隐身人一般。他也没有时间管了,随着九月辛亥的到来,牦航制作进入了白热化。主要走出错,许多工匠不断地出错,王画还得时不是在织丝上补绘。回家的时候也越来越晚。至于血营,都没有时间过问。

九月二十,庞大的突厥使者团到达长安。

虽然心中不乐意,老武还是按照规矩,在麟德殿接待了突厥使者。这一次突厥过来的士兵工匠多达六百多人,也不可能让他们全部进宫,进来了几十个主要的人物。

但让唐朝君臣哑然的是,默啜居然让他女儿做了使者团的正使。果然是蛮蕃之邦,众臣心里说道。但也不好说出来。毕竟相比于突厥这个荒唐的举动,现在唐朝的皇上都是女的,也不算过份。

但大家也想看看默啜苦苦想将这个嫁给唐朝皇太孙女儿长得什么样子。一个少女大大方方走了上来。穿着窄腰裙,现在唐朝衣服也深受胡风影响,服饰区别并不是很大,只是与唐人服饰不同,他们开的是左衽。头戴着一顶有民族风情的突厥小帽子。长相十分健美,只是因为高原的地理环境,略略在腮边有一些高原红,但并不影响她的活泼健康。

也没有下跪,看着武则天说道:“你就是唐朝皇帝?”

武则天皱了下眉头,从鼻子里哼了一声。

“为什么你们唐朝那个王画要殴打我们的使者。”

宋螺在一旁说道:“公主,那是比试,并不是殴打。”

“哦,触逻悖,你也与这些唐朝武将们比试一下”这个丹珠公主对身边一个壮汉说道。

她身边的突厥大臣在她耳边低语了两句,似乎在劝解。

武则天更皱起了眉头,虽然知道游牧民族性格豪爽,可这个少女太没有礼貌了。她皱着眉头,对身边太监低语了一句,命他将王画喊来。其实也没有底。这个壮汉长的象一个黑塔一样,身高大约在八尺左右,如果在夜晚,这个。壮汉出门,有可能都会吓坏行人。就是王画勇猛也未必是这个壮汉的对手。但也不能示弱。

想了想,又让太监立即到宫中,传呼有勇力的侍县进来。

丹珠还在下面说道:“难道你们唐朝人怕了吗?或者只会以多欺少

唐休螺也皱了一下眉头,说道:“公主此言差矣,当初王中营是多少士兵对抗你的父王与你们突厥大军的?。

“那个王画呢?”丹珠好奇地问道。正想看看这个人长得什么样子。

但这一来,都冷了场。无论输赢如何,凭借这个莽撞公主今天的举动,武则天也不会让那一个皇太孙迎娶这样一个女子的。唐休螺已经在脑海里想着怎样应付,随着这门亲事告吹,有可能引起的后果。

其实就到底,主要是突厥人对唐朝的轻慢,如果象李世民那样,将突厥打得嗷嗷直叫。这个公主敢说这样的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