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躲猫猫(2 / 2)

加入书签

宋壕望着这名册的厚度小脸上抽搐了一下。

他站了起来,说道:“我不管了,太子,你马上写奏折告诉陛下。”

这份奏折可不太好写,因为涉案的人太多,案件本身又复杂诡异,李重俊请了好几个笔吏,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时间,才将这份奏折写完,用快马送到洛阳。

第二天奏折到了李显手中,他了半天,一边看一边回想,才了解整个案件经过。

当知道宝藏是假的时候,他就失去了兴趣。可是他也糊涂了,虽然怨恨王画掀风鼓浪,可底下的大臣怎么全是这个样子,他感到了对朝局失控。

什么政事也没有处理。让太监在早朝上宣读这份厚厚的奏折,读完了,李显看着大家。特别是盯着武三思,这一回武三思终于让他产生了失望。

武三思很机灵,伏下说:“陛下,臣有罪,自从听说宝藏之事,王画也没有说清它是真假,我以为它是真的。因为派了人监督此事。毕竟贼子所说宝藏数量巨大。如果得到对朝廷大有帮助。”

敬辉冷嘲热讽道:“哦,德静王,如果对朝廷有帮助,那也是朝廷的事,不知道朝廷的事是不是你家的私事?或者你有没有向陛下通知一声?”

武三思伏下身体,不回答。

这回说什么,也没有人相信,不如不说。而且太平公主在王画劝说过后,依然不听,也派了人贪图这个宝藏。对他来说,却是一个好事。

但无论武三思如何老实,他不顾武则天当年下的诏书,与大夏国的人有来往,至少他的手下亲信与大夏国的人来往这条罪责是洗脱不了的。

李显没有处罚太平公主,但太平公主听说此事,大约也是羞恨的,躲在城外的皇庄,用了生病的名义闭门谢客。

武三思降王为公,实际上随着又遭到各方大臣乘机打压,武三思的赫赫权势,开始无形中削弱下去。同时纪处讷终于因为罪责,贬到岭南做了一个小小的县尉。这更斩断了武三思的一个爪牙。

但是李显十分地头痛,本来弹压下去的五王,除了张柬之到了襄阳养老,杨元琰淡出朝堂外,其他三五以及尾随他们的一批功臣势焰再度升起来。

李显都不会认为王画这是刻意在帮助五王,因为王画与五王的粱子,比与武三思的粱子更大。但这让他很是头痛。而且王画与李重俊这几批奏折让他有些心寒,都认为自己没有力量掌控这个国家了。

最后将魏元忠召进宫中,说:“联想将太子与王学士召回洛阳。”

不能再折腾下去了,再折腾下去,最后朝廷颜面无存,同时不是拨乱反正。而是元气大伤。

魏元忠说:“陛下,不能下诏。”

“为何?”

“此时两件大案天下已经有许多百姓得知。此时下诏,只有证明陛下息事宁人。”姑息养奸没好说出来。

“那怎么办?”

“还是下密旨吧。让他们以赈灾为主,其他的事情尽量不要插手。”现在魏元忠真正看透了王画的心意,这是刻意打压武三思。还有因为过去的家庭恩怨,正好借着这次的力量,调查那个大夏国的事。

现在目标基本上王画也达到了,武三思只能打压到这一步,皇上似乎很需要武三思平衡朝堂,因此再打压下去。反而物极必反。因此,又说道:“这样吧,老臣再写一封信对他劝说。”

“那就听魏卿之意吧”实际上李显也不是十分地反感王画。

比如这次赈济百姓,处理得十分妥当,而且还为国库增加了收入。这一点让他十分地满意。可是王画太折腾了。如果王画真的不折腾他在下面怎么玩,也随他去。

因此这一次圣旨中,李显干脆挑明了将他的想法说出来。不过他自己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因此这道圣旨还是他自己亲自写下的。再加上魏元忠的一封信,又送到了汴州,交到宋骡手上。得让宋壕配合一下,对王画劝说。

接到了圣旨,宋骡慢腾腾地从汴州赶到了陈州。

可是他到了陈州后,王画却雷厉风行地将陈州相关事务处理好了,再次失踪了。

连宋壕也感到头痛,他回了奏折禀奏李显。

李显终于恼火了,他让人带话给宋骡,限你十天之内,务必将王画找出来,否则你也不要回洛阳了。

宋壕听到这份口谕后,不知如何回答。但这时候王画又出现在宋州。而且宋壕又听到王画在视察宋州时小又在调查一宗寡妇谋杀案。

又有案子出来了?宋壕听了目瞪口呆。不顾风仪,立即骑马奔向宋州。

宋州的官员迎出城来。宋螺没有看到王画。却看到这些官员脸色都不大好。害怕的。

宋壕苦笑了一下,问:“王学士呢?”

“他正在黑风岭。”

“黑风岭?”

“就是查去年金寡女谋杀案,他说是冤案,要重新审理。正带着几个手下到黑风岭调查此事”宋州的刺史何进哭丧着脸说道。

“麻烦何刺史带我去找他。”

何进带着宋骡找到了王画,宋螺附在王画耳朵上说道:“我说。王学士,见好就收吧。”

王画也回过头,附在他耳朵上说:“这是一桩冤案,但案件没有其他的牵连,我这是借机想向陛下提出一个条件的。”

黑风岭并不大,但树林浓密,因此山风阴寒,所以有了这个名字。现在宋壕听了王画的话,再让山风一舌,也觉得心中冷瘦瘦的,他结巴地说:“向,向陛谈条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